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火箭军成立万众瞩目:一个德国人功不可没(2)

来源:复兴网 时间:2016-01-05 18:45:53

      最终,钱学森终于找到隐藏在加米斯的冯·布劳恩,两位导弹大师一见面,布劳恩就开口说:“我知道我们(纳粹德国)创造了一种新的战争模式,问题是现在我们不知道应该把我们的才智贡献给哪个战胜国。我希望地球能避免再进行一场世界大战,我认为只有在各大国导弹技术均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未来的和平。”

      两位大师的谈话提到了未来一种新的战争模式,更提到了基于核武器、天基武器及战略导弹技术下的大国之间战略平衡。可以想像,两位大师早在70年前就已经勾画出了如今战争的模式,也谋划出了未来大国战略的蓝图,这是多么另人感慨!此次哦谈话后,钱学森力保布劳恩等多名德国科学家到美国工作,他所做的努力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军方的肯定。

      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布劳恩为美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钱学森回国后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鞠躬尽瘁,受到举国上下无上崇敬。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冯·布劳恩死于战火,如果美国没有麦卡锡主义对华裔科学家的迫害,中国和世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高兴的是,如今,我们也站在了航天大国的行列里,而且拥有威慑其他大国的核力量。

1945年,钱学森(中)与老师冯·卡门(右)在德国考察

      中国的导弹技术,是基于德国、美国的技术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感谢为国防建设付出心血的中国科学家,也应该感谢当年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冯·布劳恩等杰出大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