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训练4只猕猴,有望在2017年将它们送上火星,为未来的载人登陆火星探路,如果获得成功,这将是航天领域动物先锋们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飞天”,从不会缺少小动物们的身影。
动物飞天,有些悲剧色彩在人类载人航天历史上,人们不会忘记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加加林,不会忘记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但很少有人会留意,在他们之前,各种动物组成的先锋队已经首开飞天的先河,为人类积累了动物在太空生活的数据,证明了人类可以在太空生存。
但是由于早期技术条件,动物一般都会顶替人类进入太空
但是由于早期技术条件有限,载人航天不时出现事故,因此,动物先锋充满了悲剧色彩。
为了探索外层空间环境对动物的影响,从1948年开始,德国冯·布劳恩等科学家使用V-2火箭先后4次将猴子送入太空,但返回时,它们无一例外地被摔死,直到1951年4月,美国空峰II火箭才首次成功地实现了让猴子安全返回地面的任务。
美国偏爱灵长类动物,而苏联更喜欢犬类动物。
被送入太空的狗
1951年7月,包括科罗廖夫在内的苏联科学家使用生物探空火箭,将两只小狗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遗憾的是,第二次发射时这两只小狗由于降落伞没有打开而丧命。
1957年11月,苏联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携带一只名叫“莱卡”的小母狗进入太空,这只太空英雄居然是发射前在现场选中的。由于卫星没有返回能力,英雄“莱卡”踏上的同样是条不归路,但它的命运比想象的还要悲惨:科学家估计它能在太空存活7天,但由于卫星出现技术故障,它在地面等了3天才发射,差点被严寒冻死。上天后舱内温度越来越高,5个多小时后“莱卡”身上的传感器就检测不到生命信号了,小英雄就这样在经历冰火两重天后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