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土爆发危机关键时刻:中国这招实在高明
“没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个想法。”
1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在上海大学举办的“中东局势与中土关系学术研讨会”上,应询澎湃新闻“中国是否会涉足中东”的问题时表示。
半个多月以来,随着俄罗斯“苏-24”轰炸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被土空军击落,俄土矛盾不断发酵,不仅揭开了自冷战以来两国关系最为严重的一场危机,也为本就是乱局的中东添了一笔变数。
在这个各大国角力的舞台上,中东未来局势将会如何?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关系将会受何影响?中国是否会涉入饱受“伊斯兰国”(IS)肆虐的中东乱局中?
土耳其击落俄机
反恐行动被各国利益阻碍
杨光在会上表示,目前,中东的地缘政治特性主要可以分为两点,一是稳定中伴随着一些动荡,二是出现了力量的多极化。
杨光坦言,曾经一度叱咤中东的美国,目前在该区域的影响力正在减弱,这不仅是因为美国自身转变了战略的重点,也是因为在阿拉伯之春后,它曾经仰仗的同盟体系趋于瓦解。
“美国对该区域能源依赖的减少也同时减少了它在该区域的利益。”杨光表示,“伊朗正在崛起,而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分裂,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挑战和代替美国在中东的地位。”
与此同时,中东经济同时还面临着来自油价低迷的冲击。
埃尔多安与普京
据统计,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由2011年的最高点130美元(约合人民币838元)每桶,下跌到了目前的37美元(约合人民币239元)每桶。
而对于那些没有被能源捆绑的中东国家,失业问题等经济挑战也同样严峻。
“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国家还在依靠传统的方式,比如农业途径来解决失业问题,工业化进度非常缓慢。”杨光说。
无论是和平问题,抑或是发展问题,中东都未能很好地解决,而上月24日发生的俄罗斯战机遭土耳其空军击落事件则再度为中东局势和反恐合作增添了一丝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