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下降,美国试图扩张、巩固其在中东的势力范围,拔除俄罗斯在中东地中海沿岸的最后战略落脚点。土耳其、沙特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在美国的默许、纵容、引导下积极介入叙利亚内战。以ISIS为首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则是被美国豢养,接受土耳其、沙特资助,用来推翻叙利亚现政权的武装力量。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事件,可以认为是土耳其在美国默许下,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直接介入叙利亚内战的一次公开挑衅和警告。俄罗斯虽然有庞大的核武库,但是缺乏迅猛有力地打击土耳其的常规力量。
对未来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可以预期以下几点:
普京
首先,叙利亚内战是俄美之间争夺中东势力范围的大国博弈的表现。俄美之中一方主动放弃叙利亚以前,叙利亚难有和平。考虑到俄罗斯和美国综合国力的对比,以及美国加息以后对俄罗斯经济的负面影响,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俄罗斯被迫遗恨放弃叙利亚。美国进一步强化其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当然,这并不排除叙利亚可能被瓜分肢解,形成俄美对峙的新局面。不过,这种瓜分肢解和对峙,并不是稳定的结果,必然酝酿新的冲突,直到美国将俄罗斯的势力彻底逐出中东地中海沿岸地区为止。
其次,由于俄美双方均有不利因素,均不能彻底控制叙利亚,所以俄罗斯将与美国实现短暂的妥协。这种妥协必然是不稳定的。无论是内战,还是6个月以后的政府转型及总统大选,推动叙利亚局势发展的都是铁和血,而绝不是选票和票箱。战场上决定的东西,绝不会因为选票而改变。反之,如果选票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博弈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则必然在战场上被武器修正。
奥巴马
在俄美相对妥协的时期内,双方都会积极调整布局,为下一次冲突做准备。俄罗斯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进一步从经济上打击土耳其、分化美土关系,加强在叙利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及对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打击,争取在大选前尽全力扑灭反对派武装——如果能彻底扑灭反对派武装,那么政府改组和总统选举必然在现政府的控制之中。美国显然不会允许俄罗斯这样做,必然会加强在叙利亚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存在,抑制俄罗斯与叙利亚政府的军事行为,还会对ISIS进行“破产重组”,摆脱政治包袱,整合反对派武装,争取使反对派武装形成合力,争取在建立新政府前捞取尽量多的筹码。可以预期,俄美之间,以及俄罗斯与美国盟友之间,必然是摩擦不断,叙利亚的冲突将长期存在,甚至可能出现突然激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