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美日叹服:中国竟然用这招挑战世界高科技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11-20 18:51:32

      中国正用一种老办法向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发起挑战,这日益威胁到已经被迫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发达国家竞争对手。

      中国的模式是:将许多同类产品的生产商和它们的供应商集中在一个地方。其优点包括:把具有专业知识的劳动力集中起来,通过同一地区竞争对手之间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它们的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

      从生产袜子的诸暨到生产鞋子的温州,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企业帮助中国成为低端制造业的全球领导者。

      现在,一些更复杂的产品的生产正在形成规模——从江苏无锡的光伏面板到上海的制药、生物技术和医疗中心,还有中国西部四川省成都的一个计算机、半导体和信息技术中心。随着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蓝图让中国企业十年内在10个产业——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还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行业——获得全球竞争力,还会出现更多这样的现象。

中国制造

      伊士曼化学品公司驻上海高管丹蒂·鲁特斯特伦表示:“竞争对手中国来了,我想你可以听到他们的脚步声。低估当前中国的创新能力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这家公司生产特种化学品和纤维,用于从汽车轮胎、挡风玻璃到医疗器械的一切东西。

      据汇丰银行控股公司称,中国出现更先进的产业集群已经有助于零部件在国内生产,而不是在亚洲其他地区生产。

      汇丰银行亚太区股票策略主管赫勒尔德·范德林德表示:“在中国对供应链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先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核心。与许多人所想的不同,中国的竞争力实际上在增加。我们可能低估了这一威胁。”
 

      10月份的贸易数据反映了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从贸易数据来看,虽然整体出口量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现了增长。据瑞穗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称,该月手机出口量增长11.9%,集成电路增长11.2%,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和鞋类产品——的出口量有所下降。

明确制造强国路线图

      花旗集团表示,“中国制造2025”表明,“中国制造”将日益成为“中国创造”。

      花旗集团分析师孙贤兵等人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制造商常常被视为低成本的产业供应商,但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这种看法越来越过时了。事实上,在竞争力和创新两个方面,中国领先于所有新兴新兴市场。”

      美银美林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蔡学敏表示,不管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还是台湾跟韩国,中国向制造业价值链上游的移动对这些经济体来说是个坏消息。范德林德指出,随着高附加值产业集群获得进一步发展,从泰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到马来西亚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这些行业的企业可能会感受到更多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外国竞争对手并没有收到充分的警告。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妮卡米尔肯学会的研究总监佩里·王表示,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就不再试图坚持发展许多低附加值的产业,相反,它开始优先研究更高级的技术。

      他指出:“十年前,他们已经在计划进行一次巨大的提升。驻华外企应当在2009年至2010年,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看到了这种趋势。”

      据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硕,海外并购也刺激了专业知识和人才更系统性地向中国转移。该公司称,仅在德国,中国企业就在过去两年里收购了12家高度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