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创始人承认餐厅资质审查有问题
央视的曝光意味着外卖平台行业低门槛进入、低价格抢滩的市场策略正在经受考验
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多家餐馆无证经营,食品安全有隐患。当晚,饿了么官方回应称已经紧急成立调查组,下线涉事餐厅,并核查全国范围内餐厅资质。昨日上午,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再度以公开信的方式表示:“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亿欧网创始人兼CEO黄渊普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外卖平台的监管主要体现在“预订”和“事后”两个环节,势必造成品质把控薄弱。
外卖餐饮企业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饿了么公司向南都记者提供的张旭豪内部邮件显示,针对央视曝光的问题,张旭豪坦承,公司在资质审核和管理环节上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食品安全管理上,饿了么确实存在失职之处。”
近日南方网记者对广州地区石牌商圈140家加盟了外卖平台的餐馆进行调查,结果12%的企业两证全无。黄渊普表示,外卖平台对餐饮企业的监管主要在两个环节上:一是进入门槛,像饿了么,早期模仿淘宝,把大量小规模餐饮店引入,特别是校园周边的小店。伴随小店的大量引入和低价模式,平台订单快速增长。二是事后监管,平台接到投诉或发现问题餐饮企业,将其下架。
监管漏洞短期无法有效堵住
黄渊普表示,其实多个外卖平台都采用像饿了么一样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以低门槛引入的大量中小餐饮企业,档次和资质不高。总体来看,不同外卖平台监管上也有区别,平台定位是高还是低。比如“到家美食会”和“点我吧”主要做中高端餐饮,订餐单价高,也提高了进入门槛,但相对订单量也小。再如“物流团队全部平台自建,那么去取餐的时候,可以实地考察餐厅环境和卫生状况,迅速反馈给平台。但如果物流是外包的,就无法过滤掉不合格的餐饮店。”
黄渊普表示,饿了么于2014年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开始开辟中高端市场,比如设品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