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质检总局抽检充电宝:32批次样品全部存安全风险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4-08-03 13:38:52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质检总局抽查充电宝,32批次样品全部存在安全风险,包括起火爆炸、无法阻燃等严重风险,强制性规范亟待出台。

  特约评论员包华认为产品本身确实有安全方面隐患,但是只要守住安全生产标准就一定不会有问题,是相对安全的产品。从另外一个方面看,新的产品形式是否按照原来对于充电电池的安全标准去生产,对于新的产品模式是不是应该进行相应的抽查和监管是比较大的问题。如果因为人为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这样的损失,应该一查到底,因为属于安全生产事故方面的问题,把人祸的问题先要剔除,在自然方面的天灾的事情,还是要留给科技进步。

  业内人士反映,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会在电芯上动手脚,将一些洋垃圾里拆下来的劣质电芯进行重新组装加工,导致了充电宝自燃、爆炸、冒烟等问题的出现。另外标明5000毫安的充电宝给1400毫安的iPhone4S充电,理论上能够充3.57次,但实际上连3次都充不到,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一是充电宝的转化率低,品牌充电宝的转化率平均90%左右,但有的杂牌子充电宝标明的电容量是一万多毫安,实际转化率只有六成多;二是一些不法厂商为获得更多利润而虚标电容量。

  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星艳指出充电确实是新兴事物,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出现后才有,没有行业性的标准或者规范,今年5月出台了USB接口锂电移动电源的规范,但是实施这个标准的充电宝还没有上市,期待新上市的这批充电宝比较符合安全性能。

  包华分析称产品标准设立过程往往是首先出厂家标准,厂家标准之后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之后出地方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包华建议标准设立历程不能时间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出现强制性标准缺失而反作用于产品质量无法升级,厂家其实不愿意产品升级,因为成本会高,行业标准有行业自律也有行业业自我保护的色彩。

  包华指出充电宝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是没有能够及时反馈新的产品标准,即使反馈了,很多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也有很多没修正,国家的标准委包括质监部门应该充分考量,这个问题可能不仅在充电宝上体现,在其他产品上也有所体现,是系统工程。

  在选择充电宝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移动电源产品,不购买无品牌型号、无生产厂家、无电气参数标识、无警示说明标识的产品;第二,选购时应仔细检查移动电源的外壳,劣质移动电源产品做工相对较粗糙,同类型外壳,容量越高其重量应相对较重;第三,在使用或搁置过程中,应避免与重物或尖锐金属部件接触,防止内部电芯被重物压变形或被尖锐金属刺穿,导致电芯内部短路;第四,给移动设备充电时,若发现移动设备发烫,应立即停止充电;第五发现移动电源温度异常升高,应迅速将其置于有一定防火、防爆能力的小箱子里,并将其置于远离人群的室外;第六,在充电时,若移动电源充电指示灯显示已充电完毕,应及时取下移动电源,防止过充电;第七,在日常使用中,应避免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与钥匙等金属部件接触,防止发生短路。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