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银行业垄断为何难破:管理层都是政府干部

来源:证券时报网 时间:2014-06-08 14:03:10

  自从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后,在经济改革领域,大家都以为金融、能源两大垄断领域是重点,国务院多次就金融改革专门发声。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发表了一番看法,其中一个观点是“简单地说中国银行业仍然还是由国有垄断,是不符合事实的”。

  杨凯生自有其依据,也很有道理。他说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中非国有资本的占比超过了20%,民间资本在全国性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占比约为41%,在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中民营资本占比就更高了。他进一步说,银行在任何一国都是特许经营,美国开银行审批手续不比中国简单,不可以说办银行必须严格审批就是垄断表现。这显然打破了不少人的认知,特别是对于期待改革红利,打破银行业垄断局面的社会人士来说。既然都没有垄断,打破垄断也就无从说起了。

  对一家公司的控制力,表面的数字并不那么重要,实际的财权、人事权受谁控制、受谁影响,才是实质所在。事实上,不管是四大国有银行,还是大部分的股份制银行,还是中石油、中石化,普通股东都没有话语权。别说中央汇金持股67%的中国银行,由于绝对控股,其他股东只能跟着分红,毫无插手能力;就是中央汇金只是相对控股的银行,如持股40%的农业银行、持股35%的工商银行,除第一大股东外的股东都无法影响到银行的人事、财务,可以说外界对大银行运作不能产生什么影响。

  甚至是民营银行,如民生银行,业内众所周知,其董事长人选实际上也不是第一大股东新希望公司所能影响的,新希望联合其他大股东如上海健特、东方集团、泛海集团也没用,这是潜规则。至于几大银行巨头更是,管理层实际上是中组部直管干部,即便是董事会也不能决定高管任命,更别说公司的非国有资本股东能起什么影响了。

  在地方银行中,无论是城商行还是农信社,省管干部、市管干部问题,党委会、董事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地方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难题。基于此,垄断局面并未打破,行业垄断关系依然存在,大银行的社会股东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民营资本在享受控制力和明显影响力方面,只是在不影响金融行业大局的小型金融机构有一席之地。

  未上市的央企更是如此。作为还未上市的垄断性央企,中国盐业总公司是一个话题公司,资本圈在猜测它的上市路径,借旗下企业整体上市呢,还是首发上市?社会舆论则集中在一个话题:一边获取垄断暴利一边利润微小甚至亏损,怎么做到的啊?

  在混合所有制作为央企改革主旋律的当下,人们寄望于通过上市来解决中盐公司运营不透明、管理不善等问题。混合所有制由于带有利益输送的可能性,社会存在一些疑虑,上市将成为透明度高的公众公司,对于监督央企确实有作用,但从实际操作看,一股独大的央企上市公司,其实一般股东仍是无法监督到的。

  未完成“去行政化”、“去权力化”的央企及央企主导的行业,打破垄断仍然是一个神话。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