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中国的农业为什么没有竞争力

来源:投资快网 时间:2015-11-06 23:17:21

  最近中国粮食丰收成灾的事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所谓“掉不动消不掉储不下”。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大国,丰收应该说是好事,尤其是我们很多人的心头仍然笼罩在三年地狱般的饥饿记忆当中。但是目前的粮食形势却的的确确在造成风险,在现代社会下,如何认识农业,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思维都跟不上世界发展的形势。

  中国临储玉米结余量已经高达1.5亿吨,而今年中国新季玉米产量又获增产,预计将达到2.197亿吨,政策性小麦库存约4000万吨,于此同时,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

  而在如此粮食形势下,粮食价格自然是大幅下滑,政府托市收购的价格十一年来首降,玉米价格下跌达20%以上,种粮显然是亏损的,粮食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将受到戕害。

  对于这种形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国内粮食价格没有竞争力,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农业结构不合理。中国农业有几个地方是被死死管住的:一是土地,土地是集体的,而事实上国有的,不是农民自己的,所以有人说中国农民连农奴都不如,这话比较难听,说的是实情。人生下来要有基本的财产权,中国的农民没有财产权。有了自己的土地,你就可以去做金融杠杆,比如去抵押信贷,这是最基本的农业和经济发展逻辑,而世界金融史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也是一个人生活生长的基本条件。中国的农民没有土地,他不能去抵押融资,他就只能在租借的土地上出卖苦力。二是没有迁徙自由,城里的房子便宜的时候,农民不能进城买房。现在房子已经涨到天上了,允许农民进城了,不仅仅买不起房,社保和上学等问题依然是歧视重重。三是粮食,政府是很照顾农民的,比如托市收购,其目的是不让粮食价格太低,鼓励农民种粮,不然农民就弃种。但是这政策不是长远之策啊,你的库存有限,你的财政资金有限,而粮食市场又是跟国际接轨的, 你把粮价拖到天上了,总有粮食进来填空,那就是大量的进口。

  客观情况的确是中国的农业没有竞争力,美国的大农场生产的粮食是中国几个县的水平。但是这样保护不是法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凡是保护的产业都是孱弱的,凡是被放开的都是强大的,比如家电,比如农业。中国的农业要发展,必须引入资本,资本都是城里的,有资本才可能生产有持续竞争力的农业商品。你看到城里资本去修别墅,你就不想想别墅也有卖不掉过剩的时候,农产品(行情000061,买入)可能就成为城里资本投资的对象,这就是看不见的手。资本比谁都聪明,起码比你我坐在办公室里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聪明。

  中国的农业如果不用常识思维,不用市场思维,不用现代思维,不用国际思维,如果还是传统思维、管制思维、家长思维、精英思维,中国的农业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弊端和风险。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压力山大 银行高管“大逃亡”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