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了去年全省收费公路的统计情况,数据显示全省收费公路去年亏了28.8亿元。不过,6月29日省交通厅又重新发布统计情况,数据出现了“转亏为盈”的反转,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省收费公路盈利了3.9亿元。省交通厅指出,全省收费公路的统计情况以最新发布的数据为准。这其实是一场可以被预见的信任风波。因为有关高速公路运营账目和收支情况,其真实性这些年一直备受争议。
按照最先发布的版本,广东省收费公路2014年运营管理支出费用为106亿元,占总支出481.1亿元的五分之一左右。近日,交通部发布了2014年全国的收费公路统计情况,数据显示全国收费公路去年支出总额为5487.1亿元,其中运营管理支出534.0亿元,约占总支出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广东的收费公路运营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显然处于高位状态。
在第二个版本中,运营管理支出由106亿元“变为”72.9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由五分之一回落到七分之一左右。虽然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之此前的数据已然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实际上,针对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支出的疑问,并非广东独有。此前就有不少媒体和专家质疑全国收费公路运营管理费用比公路养护支出还多,是否正常。而与总额突出的经营管理支出费用相伴的是,收费公路运营的“高成本”历来受到诟病。一些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发放高额福利,员工高薪,且超编严重的现象,都曾引发质疑。
以广东为例,公开报道显示,记者查阅广东省内高速路上市公司年报发现,高速路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多在50万元以上,最高薪酬将近100万元,相当于19名收费员年收入总和。这一薪酬状况是否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畸高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令人想象。
事件所反映出的真问题其实是,收费公路账本的公开到底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如果摆在公众面前的依然只是各项粗放式的“加减法”和一堆不知所来的数字,显然就背离了公开的初衷。它留给公众的印象,或许正如此次事件所展示的隐喻——公开数据其实只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当数据的真实性、透明性缺失,要解答诸如“运营管理收支为何如此之高”的疑问,就只能成为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