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还有多少运营商记得实名制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5-05-21 09:55:43

  逻辑上说,实名是没有困难的。“黑卡”横行,对于运营商来说,无非两种情况:要么睁眼闭眼,要么私下苟且。结果呢,营收数据是好看了,电信诈骗也有工具了。

  邓海建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近日,有广州用户收到了10086发来的短信称:根据工信部《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的相关要求,您的号码还没有进行实名登记,前期已通知您在2015年5月15日前办理补登记,现延期至5月31日,请尽快携带本机SIM卡以及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服务厅或指定授权网店办理。记者求证获知,此事为真!(5月20日南方都市报)

  两年过去,“”似乎成了吓唬老实孩子的游戏。这当然不是信口开河:仅成立一年多的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中心,最近向媒体提供的“战绩”显示:查获涉嫌诈骗的电话“黑卡”号码6024个,由“黑卡”打给深圳市民的骚扰诈骗电话号码有200多万个……如果这些数字还算遥远,那么,就算以去年为例,在高校随录取通知书中“夹带”电话卡的新闻旧闻,何曾禁绝?

  理论上说,这是很难理解的事情:2013年9月1日,工信部颁布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正式实施,要求用户在办理手机卡入网手续时,必须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换言之,实名制是3家基础运营商都必须完成的制度性功课。但路人皆知的现实是,大量未实名制的号码流入市场。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即便今日地方移动收紧卡号实名的口子,而其他两家运营商则表示“暂无类似强制性的做法”。当然,公众也许还记得今年“3.15晚会”上,曝出的常德分公司利用客户预留身份证信息违规开卡事件。

  “黑卡”横行,对于运营商来说,无非两种情况:要么睁眼闭眼,要么私下苟且。今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亦再次重申,“落实手机和网络实名制”。这固然说明顶层设计对实名制从未忘怀,也侧面印证了手机实名制“最后一公里”乱象丛生。

  逻辑上说,实名是没有困难的。运营商的信息系统检索下资料,就知道哪些卡是“黑”的;卖卡开卡的时候上点心,就不会找不到卡的主人。高科技犯罪的复制卡等姑且不谈,明摆着的是,3大基础运营商在实名执行环节,确实存在牛栏关猫的现象。结果呢,营收数据是好看了,电信诈骗也有工具了。尽管相关罚则明确了——“如果电信业务经营者不遵守实名制要求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只是,九牛一毛的罚单,和几乎从未看过的执罚,让违规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不声不响,企业何来自觉?

  眼下要追问的是:还有多少运营商记得实名制?如果总是甩一鞭子走两步,卡号实名这个规定,什么时候才能走到规范有序的终点呢?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