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任性”的药价如何“退烧”?

来源:上海金融网 时间:2015-03-12 11:24:55

  “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广西代表团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一语惊人。“出厂价20多元一盒的抗癌中成药芦笋片,医院售价达180多元。”当前,一些抗生素新药、抗癌类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无独有偶,同日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常用的中药材如金银花从27元一公斤最高涨到360元一公斤,板蓝根从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太子参从200多元最高涨到500元左右。相比以往,有70%至80%的常用中药材价格上涨超过2倍以上。

  因此说,药价可以砍掉50%,其实并不令人惊奇。前几年,央视就曾曝光药品的最高利润是6500%,而广东媒体曝光的最高利润更是高达9137.5%。对于一些药品来说,价格砍掉50%,还是很保守的估计,有的药品甚至要砍掉药价的很多倍,才可能挤掉存在的水分,回归药价的合理区间。

  客观比较,不仅是国内,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市场所有类型药物的价格全线显著上涨,去年所有药物(包括品牌药、仿制药和专科药)的价格比2013年上涨了10.9%。某些治疗领域药价的增长尤为迅速。曾经造福无数人的廉价仿制药,近年来更是价格暴涨,有些涨幅达到八十倍,甚至引发美国国会的关注。

  然而,药价上涨的原因其实错综复杂,并受成本上升、新药研发成本,以及医药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仅仅依据药价的涨幅来判断药价过高,其实未必充分。即便是出厂价与市场价的差异,也并非医药领域独有的特征,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同样存在于其他行业和领域。以农业为例,田间地头到超市之间的价差,往往也超过一个数量级。从这个意义上说,“九成以上药品有降价空间,砍一半都没问题”,恐怕还不能笼而统之地归于“以药养医”。现实中,药价高其实不仅仅是医院售药的价格高,国内药店的药价,按说并无需承担养医成本,但药价显然并未明显下降,何以未能“砍下一半”?国内商业流通环节居高不下的成本,也就更需盘点并反思。

  当然,以药养医这一药价虚高背后的推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视而不见。但假如认为只要医药没了回扣,无需养医的药价便能顺畅回归,也的确过于乐观了。一些实行药品零差价的地区和医院,药价却并未出现明显回落,而以统一采购的方式挤出药价水分,事实证明也同样效果不彰。由于行政化的药价管制,一些廉价药因为生产企业缺乏利润而逐渐减产停产,反而成了推高药价的负能量。

  可见,药品首先是个市场,自然就需尊重药价的市场形成机制。药价究竟高在哪儿,也不必只顾着钻进“以药养医”的牛角尖,压缩优化流通成本、建立药品储备机制、组建非盈利性药厂以保障廉价药品的供应及其利润率,以避免其遭遇逆淘汰,都应是降药价这一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同时,给药价“退烧”,不妨尝试更多的“中西医”疗法。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佳洁士“天价罚单”罚得多吗?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