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叫板”并非解决假货问题正途

来源:上海金融网 时间:2015-02-03 10:11:22

  敢向国家工商总局“叫板”的企业和老板不多见,而淘宝想必就是“第一个吃螃蟹者”。近来,淘宝和国家工商总局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原因在于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抽检结果,认为淘宝的正品率较低,只有37%。对此,淘宝不仅质疑抽检的准确性,而且强力回击国家工商总局的“指控”。“淘宝小二”埋怨工商总局借公权力“伐开心,打淘宝”。而工商总局也不示弱,其随后披露的《白皮书》中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在缺陷和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突出问题,可谓把淘宝批得“体无完肤”。然而,有意思的是,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称阿里“养痈成患”的《白皮书》就在国家工商总局的网站上消失。也就是说,这场淘宝与国家工商总局“针锋相对”的交锋只进行了不到两天时间,似乎就有些“偃息旗鼓”,让原本寄希望于此次交锋解决网购假货问题的消费者多少有些失望。

  其实,打“口水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令双方耗费更多的精力,引发更多的围观者。马云称,假货是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硬伤,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但淘宝注定要背负这种委屈、这种责任。淘宝只能认下它、解决它。解决假货和知识产权的问题就是解决淘宝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不能仅靠一家公司、一个平台来去解决,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共同治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互相指责。应该说,马云这番话还是比较理智和客观的。实事求是地说,淘宝不是假货的制造商,将假货问题全部归咎于淘宝,的确让淘宝感到很“委屈”。假货问题之所以难以根治,在于当前假货市场太大、假货制造商太多、假货制造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如今假货的生产技术大幅提升,有的假货甚至比真货还真,又如何让电商加以鉴定和识别?

  但是,网上售假问题泛滥,淘宝作为市场的“二传手”没有传出“好球”,而是传了挨骂的“臭球”,此时,还“底气十足”地“叫板”国家工商总局,显然是极不明智的。“叫板”不如“较真”,打“口水战”没有市场价值,惟有健全制度,开展抵制假货活动,组织自身系统内打假行动,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淘宝把“叫板”的劲头用在打假上,用于大力提升电商的服务质量和信誉上,相信取得的市场效果、社会效果和舆论效果会更好。

  如今的马云已是亚洲首富,越是“老大”越要有气度和风度,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纠结于“叫板”国家工商总局,浪费精力和元气不说,还凸显市场新贵的傲慢、无礼和小家子气,实在是得不偿失。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A股高位震荡 基金关注成长股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