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地方政府叫板央企为何蛮拼的?

来源:红网 时间:2015-01-13 12:03:13

  兰州市有关部门向媒体发布通报称,直指中石油兰州石化作为央企,不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其向兰州市人民道歉,措辞之严厉为历年来罕见。这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兰州市政府发出了如此严厉的声音?(1月11日中国广播网)

  一提起央企,尤其是面对像石油化工企业这样的巨无霸,大多数的地方政府总是会“眉开眼笑”,为了地方发展的利益计,奉为座上宾都来不及,哪里敢得罪,更遑论严厉指责央企履行社会责任不够了。

  地方政府向央企污染首先开炮,不是央企的地位不再重要,而是唯GDP政绩观的变化,为地方政府叫板央企增加了底气。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组部提出“选人用人不能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2014年8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的通知,“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很显然,地方政府手里握着尚方宝剑,央企一贯以来不怎么甩地方政府的“跋扈”感觉该收敛收敛了。不过,地方政府对央企是真刀实枪,还是“眉来眼去”闹暧昧,那就要看地方政府和央企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认识程度。

  改变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方式,等于摘掉了长期以来套在地方政府头上的紧箍咒。然而,地方政府与央企“哥俩好”一团和气的场面其来有自,要让地方政府先下手对有些央企发难,那也要决心够大。毕竟央企一直是地方纳税的龙头老大,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利益,兰州市政府指责中石油兰州公司缺失社会责任,要其道歉,的确蛮拼的。

  地方政府叫板央企,无需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有色眼镜来观察,好像地方政府如今不用看央企的脸色过日子,才会对污染的央企开刀,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实际上,地方政府与央企本来处于发展的“共谋”结构中,只不过从前的地方政府对央企的污染,睁一眼闭一眼,相互取暖,各取所需。这种“恶性共谋”的意识,结出了地方生态环境污染的恶果,也削弱了央企进行技术工艺改造、加强社会责任感的自觉性,造成了发展双输的局面。

  客观而言,央企是一艘大船,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有目共睹,央企的治理问题一方面来自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政府原来无原则配合其发展的态度转变,自然会触发央企有所感,央企推出内部整改措施才会更急迫。可见,地方政府对产生污染的央企不买账,也是央企大船调方向的促进因素之一。

  无须讳言,地方政府与当地的央企,本就是一对相依为命的鸳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共同使命,是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焦点。地方政府拼政绩与央企拼业绩,只要都站在为了百姓民生的立场,地方政府和央企之间的“家庭矛盾”,就不至于闹得一拍两散各自飞,双赢的结局就指日可待。

  因此,地方政府叫板央企,不用大惊小怪,双方都需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努力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功能定位,该“拼刺刀”的就得拼,别无选择。

  文/寇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