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党媒发飙 出租车犯病

来源:百度百家 时间:2015-01-09 10:12:59

  摘要 : “伦敦2万多辆出租车中,三分之二的司机是个体经营户,纽约亦是如此。”他们能够做到有序运营,难道只有我们不行?

  中央级媒体的发声总是会引人注意。这一次,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家重量级央媒同时发声,炮轰出租车垄断体制。

  引起这些中央级媒体火气的由头是沈阳出租车司机的罢运风波。虽然当地管理者表示很快便化解处置了这起群体事件,挑头的组织者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但已经积压很久的出租车行业的问题,还是点燃了舆论场。

  沈阳出租车司机罢运时,提出的三个理由是:1月1日起取消1元钱燃油附加费,收入减少了,不乐意。对“滴滴”“快的”专车的勃兴,不高兴;觉得相关部门对黑出租、套牌出租整治力度不够,不开心。但新华社的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核心诉求主要是现在沈阳‘黑车’增多,严重影响收入。”

  有出租车的城市就会有黑车,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条铁律,就像市场管制越严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黑市一样。通常来说,没有消费者喜欢黑车,但因为严苛的市场管制,造成了正规出租车数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打车需求,黑车便乘虚而入。所以根本问题,是出租车市场的管制问题,新华社由是评论道,沈阳化解这次风波,处理挑头的组织者,不过是修修补补扬汤止沸,这只能管一阵子,要解决城市里普遍存在的打车难、打车乱的问题,只能在顶层设计上动刀子,“彻底打破市场垄断”。

  这也是《人民日报》评论关注的焦点所在。在论者鲁平看来,比处置单起群体性事件更难的是对出租车领域进行改革,当下的出租车市场,已经被这种垄断严重扭曲了:“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在出租车领域采取配额制管理,把出租车车辆号段绝大部分放到出租车公司。由于事实上的垄断,出租车行业发展极为畸形:出租车数量长期不增加,形成、加剧打车难;公司长期靠高额的份子钱坐收渔利、一本万利,而出租车司机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盈利大部分缴了份子钱,权益缺乏保障。”

  这种扭曲的市场形成,已然多时。法律工作者顾则徐在其《南方都市报》的专栏里,就回溯了当下出租车体制形成的历史过程:“出租车行业继承于民国,上世纪50年代从十分开放的登记注册制度改变为彻底封闭化经营的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对出租车的需求很小,封闭化经营与民众几乎无关,直到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封闭的问题才逐渐显现并日益严重起来。最大的问题是不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行业准入最关键在于批文,也即批准成立和经营出租车公司的手续,相应在这个环节也就十分腐败,有门道的人批文可能一钱不值,没有门道的人则要花大价钱买批文。”在这个问题上,出租车司机毫无话语权可言,只能接受拥有批文的出租车公司的条件———高昂的份子钱是近两年被提到的一个主要问题,顾则徐还注意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时,出租车行业掀起了一股强迫驾驶员买车的浪潮”,出租车司机也没有任何办法。

  这时候,市场里又出现了各家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服务,出租车司机无疑觉得日子更难过了。而因为不会触及垄断特权,甚至还会维护自己现有的垄断地位,包括沈阳在内的各地监管部门,倒也乐得满足出租车司机的部分诉求———叫停专车服务。目前,沈阳、南京、北京等地的交管部门,已经明确“专车”为非法运营,表示要予以打击。

  但对专车抱有怨言的出租车司机们,可以看看《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王刚桥的观点,他认为,这些“专车”服务,其实是出租车垄断市场的搅局者。以前人们认为出租车行业必须要严加管制,否则市场会混乱,服务水平无法保证,甚至乘客的安全也存在隐患。这些专车服务当然应该纳入监管,但不应该是当下那种严苛的方式。对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监管部门来说,最重要的是“培育和维系公平的竞争环境”,把出租车和专车都纳入同样竞争且有序的市场里。

  要实现这个目标,在关注此事的观察者看来,并不复杂:打破垄断格局,开放市场———市场才是更为公平的竞争平台。论者盛翔在投书《北京青年报》的评论中就注意到了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出租车行业不需要高新技术投入和巨额资金,且政府收税比公司收入少得多,只要管理方法得当,出租车行业完全可以个体化。”但是,美好的期待变成现实却总是阻力重重。《第一财经日报》在社论中分析道:“这背后既有既得利益者牢牢护住‘奶酪’的原因,也有城市管理者‘一放就乱’影响城市形象的疑虑,甚至还有消费者担心放开后服务水平下降。”

  但事实上,在完善的行业准入标准和透明、高效的管理制度下,加上市场竞争也能导向自律———技术高、服务好的司机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出租车行业完全可以避免出现混乱的局面。《春城晚报》刊登的《让出租车个体化,天不会塌下来》一文中,也注意到国外的情况:“伦敦2万多辆出租车中,三分之二的司机是个体经营户,纽约亦是如此。”他们能够做到有序运营,难道只有我们不行?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