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意在于抗议政府取消燃油附加费补贴,抗议份子钱太高而自发形成的渖阳计程车罢运事件已然吓到了多地交管部门。但他们没有反思和改革计程车行业垄断体制,反而将炮轰目标对準了滴滴a q专车、易到用车等同样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的网际网路专车服务。
北京交通执法总队宣佈,自1月6日起开始严查“专车”参与租赁运营业务,当日晚间,北京市交管部门就在路上查扣了10余辆被认定为“专车”的车辆。济南、郑州、重庆等地也在近日宣佈认定专车业务为非法营运,并将针对其展开打击抓扣活动。
与交管部门雷厉风行的打击行为相对比,媒体人、法学专家和普通市民则是一边倒地支援专车业务的发展。网路大V任志强、前搜狐副总裁刘春、央视知名调查记者王志安近日接连发声支援专车服务的推行,质疑计程车行业长期垄断经营,导致广大的哥营生艰难。央视着名主持人李小萌也公开表态,要坚持使用专车软体叫车。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傅蔚冈表示,专车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和更方便的出行选择,应该给予一定支援。他强调:“打击专车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他説,“许多地方黑车众多而且危害性极大。专车的服务很完善,甚至配有相关保险。如果各个地方都打击专车,那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出行需求。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中国网际网路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佔领元旦期间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针对上海市交管部门认定专车为“黑车”时也公开表态:专车经营模式与传统的计程车经营模式截然不同,上海市查扣专车的做法并不严谨。他们认为,“黑车”既没有计程车的服务好,环境又臟,价格可能比计程车还贵;而专车价格虽然贵一些,但提供服务都比市场上现有的计程车服务要好,而且也更加安全。所以将专车指为黑车并不客观。
以北京市为例,在四环线以外的广大远郊地县盘踞着多达两叁万辆的黑车。这些黑车车况良莠不齐、车主素质难以评估。乘客搭乘黑车不仅没有定价、议价的可能,倘若出现交通意外根本不可能讨到説法和合法补偿。更严重的是女性乘客遭遇黑车司机不法侵害的报道也常见诸报端。
反观专车业务之所以在半年的推广期内就收到市场的好评,在于司机不受传统计程车份子钱的盘剥,能心态平和地提供服务。乘客和监管部门还能实时通过网际网路大数据系统定位和监控车辆运作轨迹。司机的服务评级由乘客在事后打分评定,如果司机的服务品质差,则很难被乘客召租出活。专车公司还构建了数额庞大的事故赔付基金池,用于对可能出现的乘客受伤、受损害事件进行赔付。这些都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锐意革新的思想和趋势。上述可追溯、可控制和可提倡的专车运营体系在黑车身上却丝毫无法实现。
常有民怨的黑车现象在各地存在了很长的时间,一直不见政府部门想出可靠和长久的政策加以根治。“滴滴”、“快滴”专车刚刚摁响上路的喇叭,监管部门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大棒挥向了他们。黑车不绝,计程车行业的垄断现象不治;有利于差异化出行,为不同乘客提供更好出行体验的专车却被四处围剿,这无异于助长城市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风向,更是煽灭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激励城市交通体系産生改革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