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人学院>学院动态>

师范院校理应扛起教师人才培养大旗

来源:中国经济时网 时间:2017-02-18 17:35:0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近日在中国教育学会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要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这一表态之所以引起关注,与近年来我国师范院校减招师范生不无关系。

  近年来,不少师范院校缩减师范生招生比例或者向综合性高校转型改名,一些招生规模较少、办学效益不好的专业被停招,师范教育面临被“边缘化”的隐忧。

  在体制方面,同样存在着不利于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窘境。师范院校毕业生作为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后备人才,在毕业就业后,同样需要和综合大学的毕业生一起考取教师资格证,无形中让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师就业门槛上面临与综合院校一样的准入资格问题,客观上的确淡化了师范专业的师范性。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状态未来似乎面临改革契机。

  根据王定华的介绍,要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未来将对师范专业进行专业认证,认证优良的毕业生可以颁发教师资格证,认证一般的毕业生要参加资格考试,认证较差的毕业生取消举办师范专业的资格。可以说,校内认证的方法将有助于筛选师范专业在校生中可为重用的教师人才。

  而在备受关注的职称评定方面,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

  同时,要改进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显然,这对寄望于通过职称提升改变收入或者获得更高社会评价的教师从业者而言,是一重大利好。至少,此举将有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让经验更为丰富的优秀教师人才甘心留守,发挥更大作用。

  教师人才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各个教育层级均有着较为一致的评价。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级别教师人才的存在发挥着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大学层面打造智库的浪潮以及期望在产学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指引作用的局面下,教师人才的多寡,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智库质量乃至产业发展的质量。

  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以来,教育资源难获均衡都是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各级政府试图加以解决的教育难题。其中,作为均衡教育资源的核心所在,教师的重要作用长期被忽视。即受制于利益格局乃至体制机制障碍,各种形式的教师流动,比如教师轮岗并未在大范围内真正破冰。客观而言,教师之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作用也尚未激发。

  要解决这些难题,都应从打破制度障碍开始,在师范院校教师人才培养初期即树立教师流动概念,打破教师“铁饭碗”的传统印象。由此,教师人才的培养才可称为目的达成。当然,人才的培养终究还是要回归校园,教师人才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缺失了本应扛起教师人才培养大旗的师范院校,那么,培养真正的教师人才也将无从谈起。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