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商界精英>

对话俞永福:我没向马云借钱!

来源:经济观察网 时间:2014-06-23 04:12:36

  关于UC整体并入阿里一事,外界对俞永福的资本运作有所质疑,有传言他先借了马云的钱增持UC股份,后来又说服董事会同意让阿里收购。就此事,记者采访了俞永福。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恭喜永福,刚看到阿里更新的IPO文件,UC估值43亿美元。但是我看到有一种说法,是讲这次和阿里的“合并”,其实是阿里先借一笔钱给你,大到数亿,然后你用这笔钱增持UC的股份到10%,然后再动员董事会同意被阿里收购,这笔钱在收购后立刻套现还给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等于空手套白狼得到UC。

  俞永福:这些都是胡说。这实际上是在说我借钱进行了MBO。但事实是,我是联合创始人,当初我替联想投资来看这个项目,联想投资没有投,我很看好UC,就自己加入了UC,成了CEO。

  第二轮阿里巴巴进来时,原先的投资人都退出了。我早就是股东了,不需要借钱MBO。

  记者:合并前你的持股比例在多少?

  俞永福:在阿里66%之外的部分股票里,我和另外两位创始人是1:1:1的持股关系,还有一部分是员工的。

  记者:所以你根本不需要MBO,对吧?

  俞永福:对。

  记者:那么现在UC等于曲线上市了吧?

  俞永福:是的,就这次合并来讲,为什么说是对员工负责,就是相当于阿里巴巴的上市,就是UC员工手里拿的股票的上市。

  记者: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阿里上市了以后,UC就上不了,或者说即便可以独立上市,但估值或者资本市场的热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才会希望干脆换成阿里股票,曲线上市算了。因为还有一种可能,阿里上市后,整个中概股的资金池就干了……

  俞永福:不对。首先澄清一个问题,包括我在内部沟通一样,其实要看件事情源起谁找谁,不是我找马云的,我按我自己的计划一二三往前在走,这次是阿里巴巴找我。这就能说清楚一个到底是不是我的业务不行了。对于未来,这次是计划外的,不是在我计划内。

  记者:即便是马云找你,也有可能他出于一种考虑,就是说UC作为它一个控股66%的子公司,如果母公司上市以后,以阿里巴巴的体量,我觉得他对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为每个基金的中概股资金池是有限的,现在已经有公司开始往后推迟上市时间,然后其它公司上市前景好像也不乐观,那么阿里巴巴上市以后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公司?接下来UC如果上不了市,对阿里巴巴也是重大损失——是不是这次的上市时间窗口基本上算关闭了?

  俞永福:但问题是我没计划在这个窗口内上市,所以阿里巴巴对我没有影响,合并跟这个是没有关系的。

  记者:你原来打算几年?

  俞永福:我今年年初的时候,其实在公司年会上讲得很清楚,我们核心想把国际化和搜索要做得更大之后,没计划在这个窗口里面去折腾。

  记者:那么下一个窗口,你觉得还要等多久——四到五年?

  俞永福:用不了。

  记者:三年?

  俞永福:就两三年。其实资本市场如果不是赶上经济的双重打击的话,永远是有产业的周期。证券也是一个产业,这三年的话也意味着证券里的好多人也吃不下去饭了。证券投资银行很多人也得被解雇了,所以你要换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正常的行业就是有周期的,正常的周期的话是实体经济有双重波峰的叠加和波谷的叠加。

  记者:明白,那你觉得阿里的上市会对整个股价有什么影响?

  俞永福:我不能评论这个问题,因为前几天专门提醒我。

  记者:我还是关心神马搜索,想请您描述一下整合一搜业务以后,我们怎么样做到能够把阿里内部这些东西都整合起来,就是这个才是马云看重我们最核心的?

  俞永福:UC和阿里的整合,很多人看到都是业务资产,但我觉得马云很有智慧的核心就是他看中的是团队,UC在中国有一支三千人偏技术型在非电商领域有持续战斗力的团队,这个团队是不可复制的。让永福一个人出去再创一个我也做不到,今天不是UC一个人是UC整个团队,这个是更有力量的。

  记者:那么马云他的目的,会不会主要是将来用户打开UC的时候,对着UC说“我要一件白色的体恤……”

  俞永福:不会,马云肯定不会有这么低的想法。用户在商品是三大类的需求。第一个是信息类,信息有1.0、2.0形式不同的形式而已。第二大类娱乐类需求,第三大类的话是生活服务类的需求,这是能够在浏览器能看到用户三大需求方向。

  记者:资讯类是怎么操作?

  俞永福:我们自己不做东西,但是我们能够让用户有更好的资讯体验,比如说他要看文本,怎么样能够更好到达;比如说这是内容站;比如说怎么样跟微博账号打通,让用户免登陆;比如说视频资讯怎么样让用户在UC浏览器可以更快看到这些资讯,浏览器对于多媒体的支持作为更好的。

  记者:娱乐就是游戏。之后就是电商?

  俞永福:娱乐、游戏、音乐、小说都是广义的娱乐。第三大类也不光是电商,位置性服务,比如说好多服务类的,跟它关系比较紧密。

  记者:游戏原来就是你这边强,阿里并不强。资讯阿里也不强,只有电商。那么UC和阿里真正能够结合就只有电商?

  俞永福:不,你不应该这么看这个问题。我对阿里价值和贡献来讲你要看阿里的定位是什么,如果阿里定位是电商公司那偶合度就小。阿里第一个不仅限于电商公司,阿里是一个全互联网公司,第二个我的认知是阿里越来越不是互联网公司,是在超越互联网公司,你从电商的角度阿里的团队业务是很强的,人家按部就班。非电商其实反过来是阿里更需要的东西。

  记者:我知道阿里现在一直努力去电商标签。

  俞永福:不是去电商标签,我觉得中国互联网生态也是有意思的地方。你比如说腾讯,腾讯在非电商很强,在电商折腾这么多年,我觉得这真是基因决定的。所以说腾讯会不停考虑向电商方向发展,而阿里巴巴不停向非电商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并不是自己要去掉哪个标签,而是自己发展到那个规模的时候,都会去考虑大行业的发展。

  记者:所以希望自己是全面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互联网某一个。

  俞永福:随着你规模发展一定会这样。

  记者:像阿里也有很多文化、娱乐业务,又做物流又做金融,这些东西跟你业务怎么结合?

  俞永福: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去结合很奇怪。因为本身业务是足够自己构建生态的,为什么要(结合)?

  记者:比如说它投资了新浪微博,之后它的广告可以放到新浪微博网页上去,这是一种对于它的电商有带动,我们就是这种合并,比新浪微博可能更透彻,那业务肯定是要有相互这种融合的。

  俞永福:我在非电商业务发展越好,才是对其他阿里业务最大的支持。因为整个阿里UC事业群基本在信息服务、娱乐服务还是中国和国际这几个方向上是有很多自己业务的不错的基础。要跳出电商的画面,阿里在电商上面已经非常厚了。

  记者:好,我还有一个关心的问题,就说现在的以浏览器这种单一概念在美国上市几乎没有了。

  俞永福:我不知道。因为你在美国上市基本上都在是讲你自己的想法,不见得这个想法一定要出现。360的想法和概念在美国也是没有的。

  记者:未来有没有可能再独立分拆上市?例如从阿里巴巴分拆出来独立上市?

  俞永福:我觉得所有的这种业务,都其实是属于自己能够形成一个大的业务的生态,足够的强大,在足够的强大情况下就是管理问题,放在一起更有利于业务发展,还是分开更有利于发展。我觉得组合和分拆就像管理媒定是一样的,看所处的阶段怎么样更有利于集体团队的发展。你对于永福的集体这两个意义都不大,我现在思考更简单就是把事做好,更简单。

  记者:所以我在想,UC一直很独立,现在曲线上市,上了以后等将来比如这个业务成熟了,或者平台足够强大了,再分拆,就像搜狐分拆畅游一样。会不会?

  俞永福:不是搜狐分拆,这是管理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从1.0的企业、2.0的企业、3.0的企业都会在做这么一个思考,什么时候该拆,什么时候该合,什么时候该上市什么时候该退市,什么时候包装又上市,换不同的市场。这相当于离婚和结婚,你当然结婚不是为了离婚。下市应该叫离婚,分拆不能叫离婚。你什么时间分拆更适合发展,我只能说不排除这个选项,核心还是要看怎么激励这个业务和团队。

  但是每个业务还是说,分开还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这些业务协同偶合,比如说B2B业务、B2C的协同更重要,不能分拆。

  像360手机卫士和PC分开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就像搜狐游戏跟媒体分开行吗?可以。媒体跟搜狗这种入口和工具性服务平台可以。

  记者:所以这是有可能的事,你不抵触这个?

  俞永福:我当然不抵触这个,这是管理选择之一,这没有什么抵触不抵触,没有人会抵触。

  记者:那么外界猜测你先借钱再卖UC借阿里曲线上市的目的会是什么呢?

  俞永福:看了那个文字,说白了应该是想让我跟原来的投资人结仇,想说投资人傻了卖早了吧!

  记者:据我所知是他们的基金到期要close了,主动想退出吧。

  俞永福:对,因为第一期投资从2007年到现在有一定周期了。核心就说在互联网在整个并购的时候,你更应该看重的是人是团队,这是很多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很重要的。

  记者:谢谢永福,今天暂时没有问题了。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