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商界精英>

索罗斯:我根本不相信当前危机下半年就会好转

来源:网易-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时间:2008-04-11 14:18:34

马俊

4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参加了索罗斯为新书举行的媒体电话采访会,向索罗斯提出我们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将采访会的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次贷损失还未充分显现

美元地位动摇暂无人取代

问: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是否已经见顶?

答:IMF估计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我认为此次衰退的效应尚未充分显现。目前损失仅限于银行所持若干金融工具的贬值,还没有反映出银行贷款质量的恶化。这只是到目前为止的损失,不是最终结果。

问:请评论一下次贷危机对对冲基金的影响。

答:一般而言,对冲基金都经历了“去杠杆化”,不论它们是否宣称自己是“市场中立”的。银行也一样,许多银行的行为跟对冲基金相似,也运用杠杆等相似技巧,用结构性投资工具把头寸移到资产负债表外。现在它们也遭受了“去杠杆化”。

问:去年8月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同其他股市,例如中国股市相比,美国股市表现相对平稳,是不是美国政府的干预措施所致?

答:确实美国股市相比香港等股市下跌较少。主要原因是股市规模更大更深、投资者主要是机构,当然,市场对政府防止衰退抱有希望也是一个原因,不过现在市场已经承认衰退现实了。我想主要是股市深度和机构投资者为主这两个原因。

问:美元何时见底?如果民主党人当选美国总统,美元是否会重振?

答:“我确切地知道美元何时见底,但是我没有透露的自由。”——呵呵,这是我的一个老笑话。不过在这里我有把握地讲,一般而言,其他国家已经不再愿意储备美元了,所以它们才会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不容置疑的地位已经丧失了,这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形势。但问题在于,还没有任何其他货币能够取代美元。所以就导致了“索性逃离一切货币”的大逃亡,用其他资产代替货币资产,这恰恰也是主权财富基金的一个策略。这便导致了商品价格上涨,扩大了通胀幅度。这是目前这一阶段的一个新特点,也使各国政府左右为难——同时面临衰退和通胀,而两边各自的解决方案又是互相矛盾的,政府在应对任何一边的问题时都会感到束手束脚。在这一点上,本轮危机有别于过去几十年的其他危机,所以我说这次危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不是一个通常的危机。

问:美国是不是会面临同日本一样的“失去的十年”?

答:有类似之处,比如日本的“失去的十年”也是由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导致的,同房地产泡沫也有关。当前的危机肯定比美国政府所宣称的更长,它们说下半年就会好转,我根本不相信,没理由相信。

但如果银行能够压缩损失,获得再融资,它们就能比日本更快复原。日本的衰退为时很久,这是市场应变性的问题。

重建偿债机制走出困境

问:你曾说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监管不力的结果。监管者现在该做什么?

答:一点没错,监管者要么是没尽到监管责任,要么是乱监管。因为它们头脑里的观念不对头,老觉得市场是会自动调节,达到均衡的。其实根本不会,从历史上看,市场达到均衡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它们还认为只需要控制货币供应就行了,其实也应该控制信用状况。事实上,信用和货币状况并不一定协调一致,对扩张信用的冲动或厌恶会导致繁荣-萧条循环和泡沫。近几十年,监管当局不接受控制资产泡沫的必要性,这是不对的。如果要控制资产泡沫,就必须控制信贷扩张,控制市场参与者的杠杆使用量。它们应该引入保证金要求,并且根据市场情绪来调整保证金要求。在市场情绪过于狂热、产生泡沫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提高保证金要求,给疯牛泼一瓢凉水。它们过去曾经是这样做的,美国是有50%的保证金要求的,但是如今形同虚设。因为人们可以通过结构性工具啊、衍生品啊什么的绕开这一要求。这就是监管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地方。由金融创新发展起来的很大一部分市场完全是不受监管的。这是我新书中的一个重要论点。

当然,并不是更多的监管就一定好,关键在于监管的质量。过去的监管之所以失职,很大程度上是指导原则有错误。所以我在新书中提出了若干新的监管原则。如果不对监管的原则和监管者本身所受到的激励进行考察,而简单地加强监管,情况只会更糟。要知道,不仅市场是不完美的,监管者也是不完美的,它反应更迟钝,而且更官僚主义。所以我们要对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的行为、激励和指导原则进行

作者:马俊  责任编辑:admi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