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上卖药叫停 马云健康产业受挫)
中国医药行业的监管层,正在对互联网第三方售药平台动刀。
从5月27日至6月1日,国内3家“互联网第三方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平台—河北慧眼医药科技(以下简称“河北慧眼”)95095平台、广州八百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百方”)和1号店,陆续收到相关部门通知,暂停药品销售业务。
天猫医药馆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将按照河北省药监局通知,积极配合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业务,其他业务维持正常运营。”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456家网上药店,一旦三大平台不再继续从事药品销售业务,既往的医药电商利益格局势必被打破。
有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对此直言不讳地指出,“第三方不准销售药品,导致原有的导流方式失效,以后网络销售得靠企业自己,不能指望买流量那么简单了”。
此次政策调整,或许让持续推进医改的互联网大佬马云内心五味杂陈,“虽然本次政策调整对包括天猫医药馆在内的医药电商行业带来影响,但我们看到行业各层面都在探求通过互联网+医药的途径来推动实现国家倡导的新医改方案。”天猫医药馆对记者表示。
即使目前互联网售药政策趋紧,但独立电商企业依然对此保持信心,太安堂新任董秘陈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因为这种事情出来会把一些份额小的电商企业灭掉”。
监管层内部整顿
5月27日,天猫向入驻天猫医药馆的众多商家发送了《关于药品类目紧急管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暂停药品业务。
这则《通知》显示,天猫方面收到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要求95095平台商家(即天猫医药馆商家)从即日起停止发布销售药品类目商品。
目前,获得“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资格的平台仅3家:河北慧眼95095平台、八百方医药健康网购商城,以及1号店。
记者发现,上述3家试点平台,均来头不小。公开资料显示,95095平台现归属于阿里巴巴实际控制;八百方成立之后即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以及广东省领导视察并指导;而1号店则位于上海,并得到走在改革前列的上海市药监局支持。
在天猫医药馆被爆出将暂停药品业务后,上述另外两家也成为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6月1日,八百方公司向记者确认,已收到相关部门发出的关于暂停第三方药品零售试点的正式通知,此次暂停对公司影响较小。
八百方官网介绍,与其合作的品牌达400多家,商品超过10万个,品类范围覆盖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药妆护理、医疗辅料等领域。
接着,此前一直保持沉默的1号店终于在6月3日对外发布说明称,已于6月1日收到上海市药监局转达的通知,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停止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在接到该正式通知后,1号店立即开展与第三方商家的沟通工作,最快在一周左右停止相关药品的销售,其他健康类的业务继续正常运营”。
6月3日,记者就此致电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就此次第三方售药平台暂停一事,她称正在外开会,并不清楚此事,“如果有通知,官网会公布”。
截至发稿时,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上,并未找到有关整顿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的相关通知。
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此次通知是由监管层内部发文。据称,国家食药监总局以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过期为由,向河北、广东、上海三所分局定向发送了内部文件,要求三家单位对辖区内的医药电商零售平台进行整顿管理。
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信息显示,在2013年11月12日、2014年7月7日、2014年7月25日,95095医药平台、八百方公司、纽海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即1号店)分别授予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
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文件要求,“试点工作为期一年,期中请将试点进展情况定期报告总局,期满请提交全面总结报告”。
如果严格按照规定,上述三家平台企业的试点资格,应该早在去年全部到期才是,可直到现在才由监管层内部发文暂停。
对此,记者向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去采访电邮,予以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马云健康产业遇阻
此次零售药品业务暂停,对天猫医药馆这家中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平台来说,可谓损失不小,马云通过互联网医药对医改的探索遇到阻力。
据了解,天猫医药馆现有网上药店的药品类均为OTC。有数据显示,天猫医药馆去年10亿元的销售额中,OTC药品销售额为2.8亿元,份额为26.60%,但销售额占比在逐步提升。
因此,如若停止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业务,势必对天猫医药馆的收入带来影响。而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关口,阿里健康相关人士在回应记者时,指出上述数据不够准确。
有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入驻天猫医药馆的大药房旗舰店有258家,这些均是获得B2C类牌照的医药电商。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医药B2C企业都入驻了天猫医药馆。
此次天猫医药馆暂停药品销售业务,对马云来说,内心可谓五味杂陈,这位互联网大佬在医疗和医药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孰料不慎“脚踩红线”。
就拿95095平台来说,早年这家隶属于河北慧眼的机构,拥有B2C药品交易平台直销牌照。为了拿到牌照,马云不惜花重金于2014年1月通过阿里巴巴斥资13亿港元入主中信21世纪,并同步签约协议,以300万元的总代价购入河北慧眼。
公开资料显示,河北慧眼的独资持有人为陈文欣,其同时也是中信21世纪执行董事兼副主席陈晓颖的弟弟。
此外,中信21世纪还拥有电子药品监管码的运营权(已移交),之后被更名为阿里健康,即马云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医药健康旗舰附属公司平台。
上述收购在今年5月被港交所宣布违规。港交所收购委员会裁定,阿里巴巴集团与中信21世纪的一名股东陈文欣之间所订立的若干协议构成一项特别交易,当中附有不可扩展至全体股东的优惠条件,而这显然违反了《收购守则》。
然而,鉴于难以对陈文欣所获得的优惠条件设定确切价值,并考虑到自公布清洗交易以来中信21世纪股份的市价水平,收购委员会指出,在此情况下就阿里巴巴集团为收购中信21世纪的多数权益,而支付的认购价增添的任何额外价值,极不可能会是一个重大数值,因此宽免了相关强制全面要约责任。
对此,天猫医药馆人士表示,天猫医药馆业务被叫停,与港交所宣布阿里收购违规一事没有任何关联,完全是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整个行业的举措。
阿里健康强调,其与阿里巴巴在探讨其他合作。阿里健康与天猫又达成了一项协议,“讨论将目前由天猫运营的一个重大业务部门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及传统滋补营养品业务注入本集团的可能性。”
阿里健康的子公司阿里健康科技(北京)还在4月1日与天猫主体签订外包及增值服务等协议,以推动实现天猫医药保健电商业务更高的增长。
打破电商利益格局
此次三大平台突然暂停售药业务,着实令外界猝不及防。
“根据新的政策变化,我们有信心也有动力,对业务模式作相应调整,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合作商家、服务消费者。同时,天猫医药馆也将继续与集团的医疗保健业务旗舰阿里健康积极配合、共同探索发展机遇。”天猫医药馆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6月2日,1号店回应外界称,“对于此次的政策性调整,1号店会严格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下达的要求,认真贯彻政策思想,仔细落实后续工作”。
与此同时,1号店将随时关注政策的新进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新型的业务模式,尽可能满足顾客所需,为顾客带来更优质的网购体验。
八百方则向记者指出,“我们认为,第三方平台在品类、专业、客观等方面拥有优势,当监管规范成熟后,相信肯定会有配套的第三方药品零售政策”。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规定,网上售药必须获得两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以下简称《交易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以下简称《信息证》)。
其中,申请《交易证》,向个人消费者零售药品的,首先应当是实体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符合自建网站审批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