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公司新闻>

2016年并购市场扫描: 数量规模双降 理性取代狂热

来源:中 证 网 时间:2017-01-19 16:33:38

(原标题:2016年并购市场扫描: 数量规模双降 理性取代狂热)

      虽然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2016年国内上市企业并购重组市场的状况稍显夸张,但不得不承认,曾一度被称为并购资源元年的2016年,在并购热潮持续三年后,开始逐渐步入降温区。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虽有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开展等宏观经济背景,但随着有关并购政策的进一步监管收紧、融资风向的把控以及并购后遗症的逐步显现。那么2017年的上市企业并购重组环境将呈现如何格局?从严监管的并购风向又将如何演变?2017年是否还有更多并购后遗症显现?

      自2013年开始持续火热繁荣的并购市场,在2016年放慢了脚步。

      投中集团数据显示,2016年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数量为4010起,同比下降23%,完成交易总规模2532.6亿美元,同比下降26%。与之对比,在并购繁荣顶峰的2015年,完成交易数量及规模同比增长曾分别高达62%和68%。

      “监管趋严及市场交易更理性是造成2016年并购市场转冷的主要因素。”华泰联合投行部执行董事劳志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实际上,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此前三年并购市场繁荣与监管宽松不无关联。一方面,二级市场对并购故事的狂热追捧,与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异催生了上市公司的并购冲动;而另一方面,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则直接助推了这种繁荣。

      但2016年,游戏规则发生了变化。

      “监管是2016年资本市场的主题词。”一位大型券商并购部负责人直言。从年中叫停中概股借壳上市,到9月份出台旨在抑制炒壳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再到对影视、游戏等轻资产行业并购“双高”现象的关注,并购重组市场在降温的同时正逐步回归理性。

      “相对此前躁动的并购市场,2016年似乎有所转冷,但并不见得是坏事。个人理解,强化监管旨在抑制简单粗暴的投机套利交易,相反,真正基于产业逻辑的并购交易并没有被限制,且依然是被继续鼓励的方向。”水杉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认为。

      市场转冷

      数据是市场情绪最直接的证据。

      投中数据终端显示,2016年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8380起,披露金额案例数量6642起,披露交易规模5406.2亿美元,较2015年同比分别下降28.48%、31.19%和3152%。

      行业分布上,互联网、IT、制造业交易完成数量分别为529起、515起、487起,各占比14.2%、13.83%、13.07%,占据年度并购交易市场前三名。

      实际上,不止并购市场整体数据及规模出现下降,在并购交易最为活跃的互联网行业,2016年也出现降温迹象。

      数据显示,2016年互联网行业并购交易宣布797起,环比下降20.3%,宣布交易总规模339.62亿美元,环比下降35.34%。

      “2016年,互联网行业并未延续2015年的火热,市场受资本寒冬、经济下行、股市震荡的冲击,亟待稳定。A股监管趋严以及各项新政的出台,赋予市场缓冲调整恢复的条件,整个市场活跃度在下降,另一方面可理解为市场正变得更加理性务实。”投中集团分析师刘梦晗认为。

      借壳上市这一指标则更为明显。2016年并购市场共发生借壳上市案例24起,较2015年顶峰期的54起,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5%。这一数据甚至低于并购市场开始发展的2013年——当年,借壳上市案例数也达到了31起。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监管趋严是并购转冷的直接动因。

      前述大型券商并购部负责人对记者直言,“交易不好做了,很多在之前监管环境下能达成的交易现在做不了,万达院线终止收购万达影业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6月,万达院线曾发布重组方案,拟收购万达影视100%股权。该笔交易以高达372亿元的交易对价成为2016年前十大并购交易案。方案发布后,万达影视旗下传奇影视的高业绩承诺引发市场关注。据披露,传奇影视在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22亿元、36亿元,但其承诺在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累计实现净利润31亿元。

      “事实上,当时监管对于影视游戏等轻资产领域并购的‘双高现象’(高估值、高业绩承诺)非常关注。交易所还为此专门针对上市公司开过会,要求估值和业绩承诺不能太离谱。”前述并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6年8月份,万达院线选择主动终止重组方案。此后,暴风集团(300431.SZ)收购稻草熊影业被否决,乐视网(300104.SZ)宣布终止收购乐视影业、三七互娱(002555.SZ)终止收购中汇影视,影视行业并购失败案例层出不穷。

      前述并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类似案例在2015年市场环境中,大概率是可以通过的。“由于影视行业高成长性已过,再加之监管趋严格,影视行业并购活跃度已大不如前。”

      监管驱动理性

      除了监管趋严,前述并购部负责人认为,2016年并购转冷的另一原因在于二级市场交投冷淡,较2015年存在较大差距。

      “二级市场低迷,导致并购带来的市值管理效应下降,所以上市公司的并购热情也会下降。”该负责人指出。

      小村资本合伙人吴笛认为,并购市场是跟着整个资本市场的估值走的,“2015年有大半年大盘都在4000点上方,而2016年全年都是3000多点,整个市场的估值都在下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热门行业,拟并购资产的估值倍数也在下调。

      以影视行业为例,前述并购部负责人透露,此前上市公司收购影视类资产,给予的PE倍数大致在15到20倍,而目前已经降至12倍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市场更为理性的标志。

      “以前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拉升股价进而变现的玩法屡试不爽,该玩法的核心要义便在于高估值,高业绩对赌,但现在不行了。在监管趋严之下,并购交易的成功率降低,自然并购交易双方也会更理性。”前述并购部负责人认为。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尽管2016年并购市场整体状况转冷,但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基于产业整合、兼并重组的并购需求仍然强劲。

      “实际上,通过产业并购以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变传统行业散小弱差的局面,进而提升产业和企业的内生增长能力,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依旧是当务之急。”水杉资本合伙人刘盛宇认为。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中国铁物正式签署债务重组协议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