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不要只盯企业寿命看 其不等同中国经济的全部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6-01-22 11:23:05

  近日,一组旧数据引起了新围观。一份针对企业生存年限的统计显示,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德国有837家,荷兰222家,法国有196家,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日本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而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5家,而且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

  确实,从整体来看,中国的企业寿命不及欧美企业。据了解,中国现存最早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还有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行情600085,买入)药业以及王老吉,这是5家年龄超过150岁的中国企业。

  就原因来看,既有政治变迁、经济下滑、文化阻碍等外因,也有企业创新不足、领导能力欠缺、员工素质不高等内因。如果单从企业内部来看,“短视”是一个致命弱点。80年代至今,很多企业都起步于草根阶层,“活下来”、“捞一桶金”是不少初创企业的首要任务,这样的发展思路在企业初创时无可厚非,然而,一夜暴富的企业往往止步于眼前小利,企业“以暴易暴”、“以富易富”的仍不少。

  相当多的企业出生不久便早逝,有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的寿命之短,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发展模式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企业寿命”这一个指标并不能诠释出中国经济的所有内涵。

  不少中国企业活得不够久,在于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市场经济确立较晚,企业自由发展的年限也相对较短,如果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统计的话,不少企业至今也才不过三四十岁。

  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营商环境构建,还是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都有待加强,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正处在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旧淘汰也实属正常。

  而且,随着双创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草根阶层投入到创业大潮中,更多的企业将会建立,当然,相比以往,可能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无法长久生存,这样一来,中国企业的寿命将被拉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衰弱。相反,动力更足、就业扩大、收入分配模式创新、社会公正,大量中小企业将在更高层面助推中国经济发展。

  因此,不要只盯着企业寿命看,企业生存年限并不等同于中国经济的全部,企业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更值得关注。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