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中国股市之谜:许多巨无霸上市成股市财富吞噬者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4-07-07 10:05:07

  □晓旦

  中国股市的涨跌真的和经济面的好坏相关吗?如果你看看中国有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长率,却匹配着一个全球最衰的股市,你不得不将之称为“中国股市之谜”。

  不过,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股市的投资逻辑,我们有必要试着探究一下“中国股市之谜”形成的逻辑关系。我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中国股市在早期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股市,存在着大量的非流通股票,这样,虽然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经很大,但真正能流通的市值却比较小,因此造成了中国股市在早期的大幅震荡,股票指数变化的幅度相当大,但那个时期的股市波动轨迹对现在的股市投资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2005年股改开始以后,流通股股东得到了因为全流通而带来的对价,这极大地刺激了股市投资热情。而这些获得全流通权利的股票需要假以时日,3年后才能入市,这时股市中的流动股票仍然不多,再伴随着其时全球股市的飞升,中国股市在2006年至2008年,走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上涨行情。

  然而2008年,伴随着真正全流通的开始,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股价受到了经济面恶化和流通股大幅增加的双重压力,股指的大幅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时股指才表现出真正的市场价格。

  第二,股票市场的定位一直处在变动状态。在早期是试验性质的。而在股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股市的定位变为为国企改革服务,这样,股票市场的发育政策、规划方面偏向于国有企业。一大批传统行业、周期性行业的国企改制上市,使得这类企业的市值在整个股票市场的市值中占到相对大的比重,几家中字头大公司的市值就基本决定了股指走向。而一些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却因为法律法规的限制无法在国内上市,只得为国外股票市场做嫁衣。

  因为,许多巨无霸型的传统产业国企上市后,受到经济转型影响,不但不能增加股市财富,反而成了股市财富的吞噬者。例如一家中字头的国企上市后,市值缩水超过60%,吞噬股市市值数百亿元,这种负面影响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还会持续。

  第三,一个市场,两种结构。其实,股市中真正代表市场化经济的部分还是与中国经济的走势相适应的。以中小板为例,10年来,中小板指数从1000点,上升到现在的近5000点,这基本上和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匹配。几年来,创业板指数的走势也有类似表现。这说明,在市场化成分更强一些的股市成分中,经济面趋势和股市走势还是相匹配的。

  以上影响股市趋势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我们在投资股市时应当注意区分。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