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中国亟待培养大企业的国家战略意识
来源:站、大坝、公路、铁路项目上经常出现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标,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订单,采取低价策略,不断降价,造成恶性竞争,使中国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我们认为,大企业不仅要自觉推进国家战略,更要基于国家战略来考虑企业的战略规划。大企业的国家战略意识不仅仅是服从、支持国家的战略安排,更重要的是深入脊髓的国家战略意识。国家已经提出的战略,必须支持、服从;国家没有明确提出的,大企业也要主动考虑,前瞻性安排,积极谏言,至少要避免损害国家长远利益。更重要的是,大企业要基于国家战略来思考自身战略安排,在规划企业自身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市场建设策略时,在设计出口什么、进口什么、怎样定价、如何掌控(市场)策略时都要下意识地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
培育大企业的国家战略意识既要有导向,又要有激励,还要有约束。要注意发挥央企的导向作用。在中央层面实施更加清晰的人事激励与战略指引,培养央企的国家战略意识。当前,央企在承担重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方面尤其需要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主导作用。
要注意消除大型企业国家战略意识的后顾之忧。政府对外资并购国内战略企业与市场要保护,中资企业在海外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项目遇到困难时,政府必须出面干预。例如,2016年末,美国总统奥巴马前签署命令,以可能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危害的理由,禁止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爱思强(一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的美国业务。此类阻止中资企业通过并购进入产业链高端的行为,本质上国家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这种不合理的禁制令对我国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一种伤害,需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干预和救助。
我们还想指出,业界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这样的误区:中国企业再大,依然是“幼稚企业”;政府应以保护为主,不能动辄找企业麻烦。由于我们本土企业保护过多,它们走出去之后反而很不适应。古人云,“棍棒之下出孝子”,国际经验也表明,严格的国内监管,对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来都是正向的。大企业更应该成为守规矩的模范,更应该承担国家战略责任,这些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