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今天发表的报告中表示,虽然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利率有所上升,且全球利率“长期偏低”的情景不太可能持续,但当前全球利率依然极低,这将继续对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可能对其偿付能力构成压力,特别是对于台湾、德国和挪威的保险公司而言。
穆迪副总裁兼高级信用评级主任Benjamin Serra表示:“我们预计2017年全球寿险业的投资收益将下降200-400亿美元。由于投资收益的下降将在很大程度上与保单持有人分担,因此对寿险公司利润的影响将会较有限。”
2017年全球非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可能下降,穆迪估计降幅约50-150亿美元。与寿险公司相反的是,非寿险公司不能与保单持有人分担投资收益的下降,这将直接导致全球非寿险业的净收益降低5%-10%。
全球利率长期偏低的情景目前不太可能持续,但依然是寿险公司的主要风险,穆迪认为台湾是最受影响的市场之一,德国和挪威也将受到影响。
穆迪目前也将中国视为存在较高风险,并将其从“低风险”类别转移到“中等风险”类别。这反映出过去两年高保证利率产品强劲增长,特别是2015年10月分红险费率政策改革之后。
中国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之间的久期差距相对较大,一般在7至10年之间,因此中国的保险公司较容易受到利率风险的影响。尽管如此,穆迪认为中国的保险公司降低结算利率的能力仍然较高。
虽然利率突然上涨并非穆迪的基础情景假设,但该情景也可能会引发退保率突然增加,迫使保险公司实现投资损失,从而对寿险公司造成影响。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正面临这种情况。
Benjamin Serra表示:“尽管近年来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增加,但在中国内地、台湾和韩国等地,储蓄型产品占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比例较大,部分此类产品的保障成份很低。如果利率大幅上涨,我们认为中国内地的退保风险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于储蓄型产品增长迅速,而此类产品在第3-5个保单年期以后的退保罚款有限。”
在韩国,虽然第7个保单年期以后无需支付退保罚款,但退保罚款和相对较高的保证利率依然有助于降低退保风险。
另一方面,日本与美国一样,高程度的产品多元化将降低退保率的增长。例如,日本许多保险公司都对保障成份有限的保险产品或通过非专属银保渠道出售的保险产品收取较高的退保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