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汇票本原在于流通支付,应收账款票据化可以节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是前提要实现票据流通支付,企业间电票支付,再经过融资,再经过支付或者是投资,有助于加快实体经济资金周转速度,化解应收账款困局,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金融科技在票据领域应用走的比较早,纸票时代的自动识别,包括一级市场,很多供应链科技金融运用的很好,供应链向下本身有很多科技金融,这些对贸易和应收应付数字化,为票据发展提供非常好的数字化基础。
从主体信用回归交易信用,企业流动资产呈现流动性不足的经营环境下。随着电子票据的推广应用,特别是票交所成立以后,以区块链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普及,为商票增信及流动性的增加,打下很好的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间票据交易,它的意义完全不同于银行贴现业务,一旦贴现票据就终止支付功能,就形成信贷资产。同时贴现贷款又形成央行货币供应商M2投放,如果是一个持票企业,将贸易当中受让票据,通过交易实现了一个有偿转让之后,转让方实现融资,拿货币资金在生产经营当中进行支付,转入方他用这个票据继续支付贸易货款,这样使票据后续流通当中又继续发挥支付功能,由此减少了货币供应链M2投放,票交所公布今年一季度票据背书数据可以看到,银票背书同比增长17.52%,商票背书同比增长41.1%,其实商票背书增长与金融科技的提升是分不开的,而金融科技的使用,也有助于让票据走得更远,应收账款降得更多。
其次,商票发展,一定要在一级市场做一些试点。当下中国的金融供给最大问题是内生的内源性融资缺乏,就是商票运用不够,跟欧美国家相比差得很远,大部分货币供应量是看M2,如果商票企业都愿意签商票,产业链愿意接收,而且更容易变现,中国商票内源性意义就有了,但其中还存在风控问题,这就需要金融科技的的支持。
第三,票据的融资增信,商票增信要引入更多机构,还有信息披露,咨询,清算,这是方案提到的。这需要金融科技与商票平台建设规划,有准备阶段,定模式,建系统,搞制度,目的是坚定以金融科技为基础,搭建普惠救济型,面向全国的商票转让平台。
第三,当前票据市场概况整个电票存兑余额22万亿,平均面额逐步趋小化,现在存量票据1722万张,涉票企业300万户。电票存兑余额里面,商票占比不高17.1%。目前最难点在于商票的贴现环节融资难环节没有解决,商票出票量已经是上升很快。企业在现在贴现当中,还是银票为主,整个票据当中按照现在来看大概是40%用于支付,60%还是需要融资,所以说现在商票后面融资问题还是存在一定难题,银行间贴现平均面额172万元票面,整个票据融资在银行业对企业短期融资当中占比现在是占到28%。
最后,供应链当中它的支付关系是这样,核心企业作为强势应付款方,签发票据给收款人,收款人愿意接受对收票人来说不需要成本,这个票据是半年期就开给A,A就利用出票人信用把这个作为货币直接支付。现在实际情况当中应付款方很愿意用自己的信用签发票据,就相当于企业签发一个货币。去年上海地区电子商票贴现利率是3.0-4.0,今年是3.5-4.5成本上,这些供应链下游企业拿到票据到民间票据市场上融资成本是7-9,凭他自己信用去社会上融资成本是10%以上,所以票据电子商票货币化,应收账款票据化,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来说还是非常有利,而这其中,也离不开金融科技的助力。
数据表明,对2008-2018年我们国家金融资产直接金融融资做了学术分析,发现2018年比十年前直接融资占比反而是下降,因此有专家提出来,不能按照原来既定政策发展直接融资,那样我们的银行贷款会占比越来越高,直接融资占比越来越低,要发展直接融资,根本上靠改革开放,让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鼓励创新金融科技创新,建立受企业主体信用的、可流转的商业承兑汇票流转平台。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提升行业头部平台企业,但是想让商业票据真正发展起来,回归到交易,从近年国家发展的经济走向来说,这个市场是非常突出、显而易见的,比如十四五期间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同时利用新金融的发展契机,电票基本完成了对 票据是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情况下加快商业信用机制发展,以商业承兑汇票为抓手。作为行业拓荒与领跑者,利用先发优势,成立于2012年的同城票据网(www.tcpjw.com)已经成为商票贴现融资的首选平台。据第三方金融机构数据统计,同城票据网占领了线上商业承兑汇票撮合交易8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均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需求金额达百亿元,单日平台成交金额近10亿元,且可预见成交量还会呈现阶梯式增长。
同城票据网的使命是让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帮助商业银行实现线上的信用放款,能够真正精准地滴灌实体中小微企业。因为实体中小微企业改革开放40年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对人民就业的贡献、以及对GDP的贡献都是非常重大的。应该来说,实体中小微企业在下一个时期是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而商票是承担这一使用的重要工具。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0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