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银:中美贸易战能否峰回路转的三大前提

2018年04月04日 15:42:51  来源:搜狐
 

  据海银内部可靠消息消息称,一度剑拔弩张的中美贸易战,突然出现缓和迹象。

  上周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中美正在商谈,他对于双方达成协议感到乐观。

  

图片6.png

  姆努钦还提到,我们在与中国商谈,看看我们能否达成协议。我们与他们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对于达成协议我谨慎乐观,但是如果不能达成,我们依旧会推进实施这些关税,并没有将它们暂停。

  这也让市场对中美贸易战逐步升级的担忧稍稍缓解。

  但在上周末双方围绕贸易战“针锋相对”后,未来中美贸易战到底会何去何从?市场急需要一些理性的声音,本期海银视角将继续跟踪中美贸易战打响事件,解读其后续的演变过程,以及贸易战打响所蕴藏的投资机会。

  美方“平等交易”诉求背后的算盘

  海银称,在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看多位中美政府高层与世贸组织前高管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其实,这些业界大佬传递的,是同一个声音:中美贸易战是两败俱伤,唯有沟通与合作才是双赢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若我们再关注美国政府打响贸易战前后的态度就会发现,美方更像是借贸易战为谈判手段,希望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增加美国商品进口等方面做出更多让步。

  海银称,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此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华盛顿与美国负责贸易政策官员会谈时,美方已经明确要求中国采取具体措施降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

  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赤字是3750亿美元。削减1000亿美元赤字的目标,相当于把目前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减少27%。

  原因很简单,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目前国际贸易规则对美国不公平,美国贸易伙伴对本国市场的保护程度远远超过了美国。这是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上升的根源。为了削减美国巨额贸易赤字,川普总统提出了要通过“对等关税”的方式来迫使贸易对手开放市场。

  这或许也给未来中美贸易谈判定下了基调,要避免贸易战持续升级,中方需要持续扩大对美消费品进口,以及开放更大范畴的市场准入,还有增加美方对华服务贸易方面的顺差空间。

  那么,海银视角就逐条分析,中国在这三方面的谈判空间到底有多大?

  先说扩大对美消费品进口。

  海银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拥有超过4亿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中国,在扩大对美进口方面,其实还有较大的空间。

  究其原因,一是过去30多年中国一直采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因此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为主,相比而言,终端消费品进口因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令中国消费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由此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二是中国人均消费品进口额度依然很低,存在提升空间。据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 Willem Thorbecke研究发现,中国人均消费品进口大约为36美元,不仅远远低于美国996美元的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不如中国的东盟国家198美元的水平。

  因此,进一步扩大对美国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将成为削减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的一个有效办法。

  在这里海银视角还想提醒一句,当前很多学者都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长期对中国禁止出口高科技产品,希望能借贸易战契机要去美国开放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但海银视角认为,这种做法收效甚微。原因很简单,美国早已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不管中国是否愿意),因此短期内要让美国增加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当然,有些领域我们或许还有谈判的余地。比如在汽车进口领域,目前中国依然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这也是美国进口车在华销售价格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美国对汽车征收的关税是2.5%,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因此有不少美国政府官员与汽车企业家认为中国是利用高关税过低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发展,造成汽车贸易不平衡状况。若中国主动单方面大幅降低汽车关税,促进美国汽车进口,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紧张的局面。

  此外还有珠宝产业,进口到中国的美国知名品牌Tiffany钻戒需要交纳35%关税。但中国对进口钻石却是宽容的零关税。这种差别一方面反映中国对贸易政策的偏好:鼓励原材料进口,限制最终消费品进口;另一方面也令大量中国人更愿意跑到美国购买Tiffany钻戒,或者找人代购,不仅可以逃过35%的关税,也不用缴纳17%的附加值税。

  但如果中国方面能降低Tiffany钻戒的进口关税,将海外购买量转化成国内购买量,那么Tiffany钻戒进口额增加,同样有助于减少中美贸易赤字问题。

  这种高关税状况,同样出现在牛肉贸易等领域,影响了中国对美国终端消费品的进口需求,某种程度被美方抓住辫子将贸易保护这个大帽子,反戴到中国头上。

  再说扩大美方对华服务贸易顺差空间,据美国商务部的测算,谷歌、脸书、推特等公司,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出口在2014年达到4000亿美元,几乎占了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一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公司没能有效进入中国,无法在拥有最多网民的国家出售信息服务。

  换言之,若中国能适度开放美国互联网服务贸易的进口力度,从而能有效降低服务贸易的赤字程度,进一步改善中美贸易平衡结构。

  最后聊聊更大范畴开放市场准入,其实中美双方已开展积极有效的沟通,并取得一定成效。上周中国央行公告称,放开外商投资支付机构准入限制,推动形成支付服务市场全面开放新格局。

  公告提到,境外机构拟为中国境内主体的境内交易和跨境交易提供电子支付服务的,应当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中国央行将按程序受理外商投资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申请。

  除此之外,中国还可能在能源、农业等此前受政策保护的领域开放境外机构的市场准入,进一步平衡中美赤字扩大局面。

  那么,这些举措能否让中美贸易战逐步趋于缓和?坦白说,海银视角也心里没底,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打响贸易战的目的,未必是区区的贸易赤字改善,而是要求中国更大幅度地扩大市场开放与推进公平贸易机制,从而实现美国眼中的“平等贸易”,若中美双方在这方面取得共识与进展,那么中美贸易战改善将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海银视角还想聊聊中美贸易战打响之下的特定投资机会,具体而言,这分成三大部分:

  一是避险资产黄金与日元将持续上涨,理由很简单,若中美贸易战令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进一步增加,那么避险资产必然受到追捧。

  二是挂钩通胀的金融品种与大宗商品将迎来新的上涨机会,究其原因,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羊毛最终出在羊身上,只能让消费者对商品涨价买单,因此美国通胀率将会有所抬头,以买涨大宗商品为主的再通胀交易将再度兴起。

  三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再度吃香。因为贸易战升级导致全球股市剧烈波动,因此很多资金未必愿意踩这个“雷”,纷纷转投固定收益产品(比如债券、高信用评级企业债)获取稳健的收益,这类资产将随着贸易战升级而备受资本市场追捧

  尽管贸易战创造了特定投资机会,但事实上,没人希望看到贸易战升级——越是动荡的世界,金融投资的不确定性就越大,资本的安全性就越低,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