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 你以为是货币宽松?

2017年10月03日 13:20:53  来源:新知本家
 

  本来国庆要好好开心一下,但是朋友圈都被定向降准刷屏了。知道粉丝们也比较关心,就简单来说说吧。

  空军基友说看到这条消息都难过的少吃了一碗饭(平时一顿吃三碗)。朋友圈也有不少中介朋友说这是楼市回暖的信号。

  我本人看到这条消息以后,反而觉得央妈调教熊孩子们真是玩的66666。

  举个例子吧。一个妈妈总是每个月,每个季度给孩子们零花钱。但是这个零花钱是要让孩子们买书的,但是有的熊孩子就会拿去偷偷打游戏。

  眼下又到熊孩子们领零花钱的时候了,妈妈说,我到明年再给你们零花钱,还会多给你们。不过前提是,你们先给隔壁邻居王叔叔借点钱。如果你们拿这钱买书,明年零花钱我多给你们,如果你们拿这钱打游戏,那明年我就要扣掉你们的零花钱。

  央妈好心机啊~

  大过节的,咱们该吃吃,该喝喝,遇事别往心里搁。

  PS:附上比较靠谱的解读

  定向降准,你以为是货币宽松?

  齐俊杰看财经:

  原来你是这样的定向降准 让我们虚惊一场

  首先,此次定向降准,改先付费为报销加奖励,之前都是指定几个银行,谁谁谁降准,然后你们去完成支持小微企业任务,但往往央行很受伤,这些银行拿了钱转手就都给了房地产,最后央行成了背锅侠。如今楼市严格调控,宏观经济去杠杆的背景下,我们之前就说,再释放定向降准的预期确实容易引发市场混乱,所以央行把思路改了,不先给钱,而是先让你去完成任务,最后我再给你报销。完成好的,我再给你奖励。也就是说,拿这个定向降准钓鱼玩,你们谁干的好,我就给谁降准,谁干的特别好我还给他多降一点,所以现在把难题甩给了银行们,到底该怎么把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达到全部贷款增量的1.5%甚至是10%?还不能让坏账上升太多呢?这并不容易。

  其次,将时间推移到明年,从2018年实施,也就是说这半年你们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改相马为赛马,你保证的再好也没有用,不如到时候拿业绩来兑换。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绕过房地产流入实体经济。特别是缺乏资金的中小微企业。

  但央行也不能放松,毕竟他还是最后的评判人,还得严格执行宏观审慎(MPA)的评估标准,谨防底下的银行弄虚作假,虚编用途,单据上看是把钱放给中小微企业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了,但这些钱转手就从中小微企业进入房地产,这种可能也是有的。所以如何识别经营性贷款,是央行要做的工作重点。投资公司在投资企业的时候,往往也有这些考虑,大家的共识就是,避免钱被挪用,就不能一次性把钱给你,而是要建立共管账户,你要买什么,你提出来,然后双方启动共管账户支付资金,这样就相当于把钱分批分步骤的给你,然后每批次的钱,需要你达到一定的业绩要求。这种民间的智慧,其实宏观也可以考量。普惠的时候,你也可以测算他的现金流,然后把这笔钱分几次给他,每一次都要求他提供相应的业绩支持和单据,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资金被挪用问题,所以办法很多,就看你想不想。

  

定向降准,你以为是货币宽松?

  最后说,定向降准的影响,这样的报销加奖励的方式,比原来的先付费方式,影响要小得多。相当于这半年银行们不但拿不到钱,还得先往里搭钱,之前大家想的是,马上就有几千亿的资金到位,手头立马就宽松了,现在这个梦想破灭了,所以这半年手头肯定会更紧张。至于明年达标后从银行领取任务奖励,这都是后话了,首先你得把这半年对付过去。所以,对于债市和股市来说,应该是利好之后的预期未达标,原来的利好预期是100的话,现在政策出台,顶多也就是50,甚至连50都不到,问题是股市上已经反映了100的预期,现在恐怕不得不面临失望的情绪。所以整体影响负面。

  至于楼市,这种定向降准,说明人家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资金能不能流向楼市,起码这半年肯定不会了,要流也得是明年的事情了,2018年是否会有宏观上的新变化呢?这还得到时候再看,也许到时候让你去买房你也不愿意了。这都说不好。

  定向降准,你以为是货币宽松?

  水木论坛:

  明明是紧缩表现的定向延期降准,却被忽悠成宽松

  昨晚,朋友圈又被中介刷屏了,大概就是喊着“降准”了,快来我们这里买房啊!

  不买又要涨了!呵呵,真是一群善良的生怕刚需吃亏的人啊!

  但是,这明明是紧缩表现的“定向延期选择性降准”,怎么就硬生生的闭着眼睛说这是宽松呢?

  解读一下:

  一,定向降准,额度很小,只有全面降准的一半。虽然有中介随口喊着释放资金量能达到7000亿,但实际上中国金融研究院的吴宗泽教授测算后,指出这次定向降准的额度最多也就3000-4000亿。而姜超更是认为最多只有2600亿左右。(给个数据,2016年楼市销量12万亿,呵呵,对比一下吧?这钱即使流入楼市够支持5天不?)

  二,即使到期真的释放了这3000亿左右的钱,这钱真能进入楼市?不要再拿年前的老眼光看了,逗比们,现在连已经发出去的消费贷都严查,流入楼市的勒令退回。你们还指望这种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能允许你流入楼市?要真是这样支持楼市,国家严查毛的消费金融啊?吃多了撑着?

  三,其实是“用嘴降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教授指出:这次定向降准,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延期”属性,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如果真想降准,为什么要推到明年执行?那么很有可能,这只不过是一次“用嘴降准”罢了,只是为了缓解市场气氛的安慰之举。很像父母对嗷嗷哭泣的小孩说“不要哭,明年带你去游乐园”。

  四,这彻底终结了真正降准的可能性。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看点。自从M2连续多月大降,最近很多的业内人士呼吁降准,很多机构也做出一副你再不降准我就死给你看的样子。然而央行正是用这一纸“用嘴”的“延期定向降准”公告,彻底终结了这些人的期望。很简单的道理,你们觉得现在可能再出一次真正的降准叠加吗?不可能吧!所以这相当于公开宣布“我们绝不降准!”

  所以,这次“定向延期降准”,很明显是央行坚定了紧缩决心,等于公告市场:紧缩货币道路不会动摇,降准不可能。加息倒是有可能。

  秦小明:

  央妈宣布定向将准,房价又要大涨?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定向降低部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意在支持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该决定自2018年起生效实施。

  降准的呼声在二级市场早就有了,央行此举对市场来说,似乎并不意外。在前天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首提定向降准之后,金融市场的反应已经说明问题。无论股市债市和商品市场,均未对定向降准这一政策有明显反应。

  今天央妈对国务院政策落实的细节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就是该政策需要到2018年才会生效实施。

  

  这一点与以往每次降准降息通常都是立即生效相异,背后的含义,可能代表央妈并不认同当下的金融市场真正面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如果稍微专业的老铁,关注金融市场的资金面,会发现叠加银行季末考评,尤其是MPA评估,财政缴税等的影响,市场的确出现了资金非常紧张的局面。但这种紧张,更多是非银金融机构的紧张,并非通过降准就能解决。

  简单来说,央妈虽然定向降准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央妈认怂,货币政策发生转向宽松的重大逆转

  相反,央妈很清楚下面的结构性问题,也很清楚房地产泡沫的问题。所以并没有按照市场预期的那样,开展全面的降准,且按照以往惯例那样,立即生效执行。

  留下足足一个季度作为政策执行前的缓冲时间,除了表达央妈的立场之外,实际上也是在配合马上即将召开的关键性大会,以及对金融经济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继续深入的支持。

  尽管七八月宏观经济各项数据指标都显示经济基本面较差,甚至九月的高频数据显示,经济下行趋势似乎已经确立,但是从全年的经济增长指标和任务来说,已在前三个季度提前完成。因此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留给决策层最大的任务,并非经济增长,而是解决风险,这也是最高领导人在七月那次关键金融大会上,提出的核心论点。

  前三个季度提前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十九大在十月召开,央行此时宣布定向降准并且史无前例地延迟三个月才执行生效,你觉得这一切是巧合呢?还是有特别的含义?

  如果觉悟够高,我们应该不难推测出这样的政策路径:

  稳住经济并抑制泡沫→调整人事→处理风险。

  按照这个思路,显然,现在央行的定向降准,是调整人事前,维稳的倒数第二环节。最后一个环节是什么?

  是长假期间各地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随着央妈今天宣布降准,更广泛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大概率会在接下来几天跟进,且行且看。

  说金融市场估计没有几个老铁关心,大家可能也看不明白,你们只关心这事儿对房价有何影响,以下就说说我对房价的看法。

  不少自媒体前两天已经写文,表达了对降准加大房价上涨压力的担忧。他们的逻辑再简单不过:

  (定向)降准→流动性宽松→更多的钱跑去炒房子→房价上涨。

  这是一个非常朴素,又深入人心的逻辑。但仔细推敲起来,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定向降准就一定导出流动性宽松吗?换言之,此举是否必然导致市场上的钱变多?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这里的“其他情况不变”的前提似乎并不成立。

  货币总量的构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础货币,二是派生货币。他们的关系是:

  货币总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降准影响的是第二个因子,即货币乘数,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总量自然扩张。然而,考察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包括逆回购,MLF等工具)等基础货币内部各项的变化,会发现基础货币一直处于收缩趋势。

  此外,要明白货币乘数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市场借贷意愿基础之上。不同的借贷意愿,会导致不同的货币乘数。换言之,货币乘数并不总是理论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而影响借贷意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变量便是利率。

  直观地看,利率越高,借贷意愿越弱,有效的货币乘数越低。这一特点,正是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情况。

  在当下的房市,首先央妈点名支持商业银行提高住房贷款利率,各大银行无论首套还是二套房贷款利率皆有大幅度的调升,可以看作是变相对房市资金的升息。

  其次更重要的是,严格的调控政策,直接冰冻了房市资金的借贷意愿(限购限贷限售的情况下,你还怎么借贷?),这相当于直接摧毁了房地产最重要的金融属性:货币创造的职能。

  房地产市场的冰冻,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冲基础货币的放松。

  这是因为,一部分的基础货币流入市场后,它们要么无法进入房地产市场,要么进入了无法退出。总之,因为房子的信用创造功能被冻结,基础货币的派生,也就受到了重创。

  房子充当货币创造媒介的职能,实际上是房价不断自我强化式上涨的关键逻辑。如今通过各种“限”,这一逻辑相当程度被打破或者弱化。

  当然,如果因为控制房价泡沫,导致整个货币体系的货币派生能力大幅下降,以致于威胁到实体经济比如制造业或是小微企业的资金获得成本,这就得不偿失,也是决策者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定向降准,便成了一种合理的补偿性,或者叫纠偏性的政策。

  从这个角度理解定向降准,就完全明白上面的意图,也能明白,为什么我认为,此次定向降准,对房地产的影响,和以往迥异。

  原因有二。

  第一,任何一件事的发生,不能孤立来看,你得放到这件事的大背景中去考察。

  在全球货币宽松时代的降准降息,和全球货币紧缩时代的降准降息,你认为效果会一样吗?遑论美国的加息缩表和特朗普雄心勃勃的减税计划对中国货币政策和资产泡沫中长期的牵引和掣肘。

  第二,以往任何时候的房地产调控,听说过哪次动用“限售”这样的手段吗?

  此次调控的大背景除了全球货币进入危机后时代的常态化回归之外,还包括中国执政者最重要的控风险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你必须把房地产调控放到这些事件下通盘考虑,才会明白为何本次调控会跟以往不同。

  各种各样的“限”,本质上,就是要冻结房地产作为信用创造中介的属性。

  通过房价上涨的方式去掉三四线城市高企的库存,带动经济增长提前完成年度指标,而后再实施各种严格的调控措施,把流动性锁死在房产市场,不再派生出新的货币,没有新的货币,就不会有新的涨价冲动。

  而后通过供给侧改革,重建实体经济ROE,引导资金回归实体,慢慢放弃房地产这个经济发展当中使用多年的“夜壶”,并压缩资产价格的泡沫,降低泡沫对汇率的压力,这就是这届政府治理房地产乃至宏观经济的整体思路,可以称之为“半渡而击”,不懂这个成语的老铁,建议自行百度。

  对于房地产而言,目前大部分人已经完成了“半渡”,什么时候会出现真正的“击”?大概就在下月最关键的会议之后。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当下的货币政策,不如关注这个会将带给中国那些预期之外的惊喜,或是惊吓。

(责编:晴天)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