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上海房租结束了该指数连续90个月的上涨行情,从今年1月开始延续下跌态势,这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下跌。实际上,上海并非个案,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租金都在持续下降,且都是金融危机以来首次。
对于目前在四个一线城市买不起商品房、住不上保障房的“北漂南漂”们来说,房租首次下降显然是好消息,再与包租婆、包租公谈房租就有了底气。而在过去十几年,多数时候房价持续上涨,房租跟着上涨,某些时候房租涨幅超过30%,超过房价涨幅,这让人们生活压力不小。
过去房租上涨的直接原因,是住房租赁市场供给不足、需求旺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价上涨过快。房租上涨的次要原因是住房租赁市场极不规范,比如中介哄抬租金、“二房东”或房东随意涨租等。如今,一线城市房租首降,不仅意味着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也意味着市场秩序在好转。
首先,应当归功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楼市治理。由于多个城市对房价过快上涨采取严厉调控措施,一方面让不少房源“由售转租”,为住房租赁市场增加供给。另一方面,一线城市重拳治理中介市场,挤出租金中人为添加的水分,也促使租金回归真实水平。
另外,要归功于建设公租房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公租房对一线城市房租下降的贡献在于,既分流部分租房需求,也拉低平均租金。而去年国办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显然也对一线城市房租首降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在笔者看来,一线城市房租首降或许只是回归合理水平的开始。因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成楼市新定位,不管是临时调控还是建立长效机制,都会围绕这一新定位。当房子不再被炒,房价将趋稳定,有利于稳定租金乃至降低租金。
而且,一线城市均表态要加快增加住房土地供应,即增加住房供给,有一部分新增房源将转化为租房供给。再看需求端,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纷纷提出人口“天花板”的控制规划目标,对租房需求会产生一定影响。当未来供给增加而需求被控制,显然为房租下降创造有利条件。
制度建设也在创造有利条件。比如近日住建部公布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多处规定都有利于租金回归合理,如“租赁期限不得低于3年”、“出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等,对房租具有“稳压”乃至“降压”的积极作用。
北上广深被认为是楼市风向标,当这些城市房租开始下降,其他城市房租大概距离下降也就不远了。虽说每个城市的人口、住房租赁市场有所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即在高房价影响下,房租水分普遍较大,如今房价热点城市普遍调控房价治理中介,房租就极有可能下降。
当然,房租能否降到合理水平还需观察。房租回归合理不仅关乎住房租赁市场和楼市健康与否,也关系到民生负担是否合理,而达此目标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