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焦点关注>

马上就要下潜了,“蛟龙”号想跟大家说点啥?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7-05-23 11:22:03

  (记者 王莹)大家好!我叫“蛟龙”号,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今年15岁。

  23日,我要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下潜挑战,这里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什么,你问我害不害怕?你知道吗,这已经是我的第三次“马沟”行了。

  2012年,我在这里下潜到7062米,创造了世界同类型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去年,我在这里密集开展6000米以下深潜作业,共计下潜超过6000米深度9次。

  可以说,这片蔚蓝深邃的海洋,早已是我熟悉的“探测场”了。

  2002年,我作为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由中船重工集团七〇二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科院声学所为主,多家科研院所联合设计攻关。

  10年研制,科研人员实现了高速水声通信、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大容量充油银锌蓄电池等三大国际先进技术的重大突破,为我“增羽添翼”。

  如今,早已成年的我身长8.2米,宽3.0米,高3.4米,最大荷载240公斤,各项性能也日渐稳定。凭我的“超能力”,可以在全球99.8%海洋区域自由遨游。

  2012年6月,我和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虽然之前我已经在大海上“闯荡”了快3年,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海试,但7000米深的海洋什么样,我还是充满好奇。

  100米、200米……开始还能看到外面星星点点的生物发出的亮光。下潜到几百米以下时,外面已经漆黑一片。到达海底,黄色泥沙上面遍布比蚂蚁窝大一些的小孔,可以看到类似蒲公英模样的生物、白色的海参,还有美丽的鱼和虾……

  半个月时间,潜航员带着我进行了6次下潜,其中三次突破7000米,最大深度7062米。听到大家的赞叹和欢呼声,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2013年起,我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在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资源勘探区开展近底测量和取样、在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开展科考作业、搭载科学家在马里亚纳海沟看活动的泥火山……海底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常常看得我眼花缭乱。

  2014年,我还有了一个小伙伴——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龙珠”号微型ROV(有缆遥控潜水器)。我们一起下海作业,“龙珠”号能给我拍照片、摄像……给我留下第一手的影像资料。

  水下机器人是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的“好伙伴”。这几年,科学家们还先后研制出“潜龙”系列无人自主水下机器人、“海斗”号万米水下机器人、“海翼”号7000米水下滑翔机……我们的家族越来越庞大了。

  23日,我将和我的母船——“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开始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第一潜。这一回,我将载着科学家进行4次深潜,进行采样、摄像、测量等海下作业。

  马上就要回到我熟悉而又期待的环境中了,我的心情相当兴奋,也请大家祝福我吧!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