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回应瘫痪老人被抬到银行:加强服务人性化,完善上门服务机制

2025年01月28日 11:48:25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近日,一段关于“瘫痪老人被家属抬到银行办理业务”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在四川眉山仁寿县的一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一位瘫痪老人因无法自行前往银行办理重置密码业务,被家属抬至柜台前。这一行为不仅让公众对银行的服务态度产生质疑,也引发了社会对老年人权益保护和银行服务人性化的深刻反思。

  据涉事银行青岗储蓄所回应,他们事先并不知情,但表示在非高峰时段可以为行动不便的客户安排上门服务。然而,家属却表示银行并未主动提供此类服务,而是通过家属的求助才得以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对此,银行方面表示将启动内部调查,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银行服务流程的僵化与人性化服务的缺失。一方面,银行要求客户必须亲自到场办理业务,这一规定虽然符合操作规范,却忽视了部分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例如,重置银行卡密码需要人脸识别,而瘫痪老人无法完成这一操作,只能通过家属协助完成。另一方面,银行虽然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改进,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特殊服务窗口,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服务措施。

  家属在事件中的无奈之举也引发了公众的同情与讨论。家属表示,老人因病情需要紧急办理业务,而银行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提供帮助,导致家属不得不采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对此,银行方面回应称,家属理解有误,银行早已明确告知可提供上门服务,并在业务不忙时安排专人协助。然而,家属和公众普遍认为,银行未能提前做好沟通工作,导致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如何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提升对特殊群体的服务质量,成为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事实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便捷的网络银行和移动支付服务,以降低老年人办理金融事务的难度。例如,在欧洲一些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完成身份验证,从而避免前往银行办理业务。

  针对此次事件,银行方面已表态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并进一步完善上门服务机制。同时,有关部门也呼吁加强对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服务流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切实保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此次事件不仅是一起个案,更是对社会整体服务理念的一次考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从法律、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出发,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尊老敬老的社会目标。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