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密落马:搞权权 权色 钱色交易,一场权力与欲望的深渊

2025年07月19日 08:27:47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7月18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龚文密因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据调查,龚文密在长期担任张家界市委常委、省委副秘书长等职务期间,不仅滥用职权,还涉及“权权、权色、钱色”交易,其行为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国家的政治生态。

  龚文密出生于1961年,湖北监利人,早年在地方基层工作,后逐步晋升至市级、省级领导岗位,曾担任张家界市委副书记、省委台办主任等职。在其任职期间,他利用职务便利,在干部选拔、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此外,他还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金和接受宴请,严重破坏了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龚文密的腐败行为不仅涉及传统的“权钱交易”,更包括“权色交易”这一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腐败形式。所谓“权色交易”,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或影响力,通过性关系或其他形式的亲密关系,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法律上界定模糊,取证困难,且常以“道德问题”掩盖其“权钱交易”的本质。尽管如此,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此类行为逐渐被纳入纪检监察机关的查处范围。

  从龚文密的案例来看,其“权色交易”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权钱交易”紧密交织。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搞“权色交易”或“钱色交易”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的处分。龚文密的行为显然已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因此被直接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龚文密的落马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因“权钱色”交易被查处。例如,有官员在担任市长、市委书记期间,通过“卖官鬻爵”等方式敛财,甚至涉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这些案件反映出,腐败行为正从传统的“明目张胆”向“隐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通过“投资入股”“民间借贷”等形式进行权钱交易。

  龚文密的案件也揭示了腐败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根据相关学术研究,腐败犯罪分子往往具有“权力膨胀”“贪婪无度”“侥幸心理”等特征,他们将权力视为可以随意变现的工具,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有效遏制腐败,不仅需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还需要从思想源头上进行教育引导,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法治观念。

  龚文密的落马是一记警钟,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纪律底线,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权钱色”交易。同时,也反映出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新型腐败行为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