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朝阳市一老年徒步团在准备出发时,因占据道路中央,阻碍了消防车和救护车的通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上游新闻报道,该事件发生在7月15日晚上,当时徒步团与备勤车辆在路上相遇,双方僵持近2分钟,最终救护车靠边让行。这一事件并非个例,而是有着近十年历史的民间团体“逼停120和119”现象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据相关报道,该老年徒步团是一个非官方的民间组织,每天晚上7点至8点都会在大凌河景区内进行健身徒步活动。工作人员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时具有优先通行权,但徒步团认为,只有在救护车或消防车执行救援任务时才应让道,而备勤车辆则不属于紧急情况。此前,该徒步团曾因占道健身影响交通而受到游客投诉,景区管理中心也曾召开会议规范其行为。
此次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引发了公众对公共安全与个人活动之间的矛盾的讨论。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此类行为属于素养问题,将联系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然而,这一事件也反映出部分民间团体在组织活动时缺乏对公共安全的足够重视。
从历史来看,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16年,山东淄博就曾发生过一名女驴友登山时踩空摔伤,民警徒步救援并联系120急救中心的事件。而在2016年互助县也有一名女性在徒步登山时颈椎受伤,消防官兵紧急救援成功。这些事件表明,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安全保障的情况下。
与此同时,也有报道指出,一些徒步团在组织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团队精神和互助意识。例如,在2023年的一次大罗山徒步活动中,46名队员共同完成了挑战,展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然而,这种积极的一面并不能掩盖部分团体在公共场合行为不当的问题。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119、120等紧急服务号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紧急情况下的生命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一些人却将这些号码视为“摆设”,甚至在非紧急情况下拨打,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及时获得救助。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可能危及他人生命。
针对此类问题,专家建议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紧急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民间团体的监管,确保其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标准。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
“逼停120和119”这一现象虽然看似是个别事件,但背后却反映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乎公共安全,也关乎公民素质和责任意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推动形成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