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靖煤能源有限公司王家山煤矿分公司发布一则启事,要求该煤矿61名职工限期返回单位上班。该启事于7月11日登报,明确指出这61名职工存在无故多次或长期旷工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公司要求这些员工在启事刊登之日起15日内返回单位并确保正常出勤,逾期未到者,公司将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终止劳动关系。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分公司位于甘肃白银市,从事煤炭开采业务,其总公司“靖煤公司”为国有企业,拥有1.3万余名在册职工,下辖10余个子公司。此次登报“喊话”61名旷工,不仅涉及人数众多,而且时间跨度长,反映出企业在用工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
从法律角度来看,企业通过媒体发布启事,视同送达涉事员工,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仍存在争议。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指出,如果企业在登报前未尝试书面送达或邮寄送达等方式,公告送达可能无效。然而,在员工下落不明或无法通过常规方式送达的情况下,公告送达是一种合法手段,可以作为后续处理的依据。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企业用工制度和员工权益保障的关注。一方面,企业有责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劳动纪律;另一方面,员工也有权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和保障。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企业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并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妥善解决方案,以避免矛盾激化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此前,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也曾因四名员工擅自离岗长达数年,发布通告要求其限期返岗。其中,一名员工离岗时间长达16年,公司表示将依法依规处理。这表明,企业在面对长期旷工问题时,往往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以维护企业利益和正常运营。
此次甘肃靖煤能源有限公司的“喊话”事件,不仅是一次企业内部管理的体现,也是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用工压力和员工流动性问题的缩影。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如何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合理平衡员工权益,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