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父回应把孩子塞后备箱:不会道歉:自愿的,但法律与道德不容忽视

2025年07月17日 07:20:28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日,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再次将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推上风口浪尖。一名9岁男童在与生父及其继母、爷爷奶奶等人出行时,被安排坐在汽车后备箱中,全程约一两个小时。对此,生父刘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坚称:“当时孩子是自愿的,我们只是征求了他的意见,他同意了。”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平息公众的愤怒,反而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与质疑。

  据大象新闻记者吴紫翼报道,该事件发生于2023年暑假,当时孩子跟随生父、继母、爷爷、奶奶从广东佛山驾车前往广西桂林旅游。由于车辆前排座位有限,生父将孩子安排在后备箱中。这一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高速交警曾明确指出,后备箱内没有座位,一旦发生追尾等突发状况,孩子极易受到致命伤害。

  面对舆论的强烈谴责,生父刘先生仍坚持己见,称自己的车辆是越野车,前排与后备箱之间并无隔挡,空气流通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他还表示,出发前曾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若孩子愿意一同前往桂林,则不必让爷爷奶奶同行;若孩子同意,则会清空后备箱,只带一辆婴儿车。然而,这种“征求同意”的说法显然无法掩盖其行为的不当性。

  事实上,孩子在被塞入后备箱的过程中,头顶着婴儿车,脚下是发热的电池包,蜷缩在狭小的空间中度过数小时。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孩子的基本权利,也严重损害了其自尊心和安全感。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汪女士在得知此事后,情绪激动,甚至因此生病无法就医。她表示,孩子在被虐待期间,不仅身体受到伤害,精神上也遭受了极大的折磨,常常做噩梦,见到母亲就哭。

  尽管生父坚称孩子是“自愿”的,但法律与道德并不支持这种说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载客不得超过核定人数,且不得将乘客安置在非指定座位上。而将儿童置于后备箱中,更是对生命安全的严重漠视。此外,生父的行为也涉嫌构成危险驾驶罪,甚至可能涉及虐待儿童罪。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案。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反映出部分家长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冷漠与自私。例如,景德镇“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中,被告人廖某宇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受害者家属控诉其不承认故意撞人,并拒绝道歉。而上海“3岁幼童被生父女友虐待致死案”中,受害者家属同样表示,对方至今未道歉,且态度恶劣。这些案件都表明,一些人对儿童的伤害不仅限于身体层面,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情感剥夺。

  对此,法律界人士指出,虽然目前生父的“后爹心态”可能不会因道歉而改变,但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关注同样不可忽视。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哪个孩子应该被当作‘后备箱里的行李’?”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儿童的权益不容侵犯,任何以“孩子小”或“孩子自愿”为借口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只有通过法律、教育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