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在阔别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6年之后,彭丽媛强势回归舆论中心。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第一夫人”彭丽媛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作为中国民歌“天后”,彭丽媛曾演唱过《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塞北的雪》等诸多歌曲,深受民众欢迎。
童年:出身艺术世家
彭丽媛出生于山东菏泽郓城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先后在县剧团和文化馆工作,母亲早年则是县剧团的主要演员。
彭丽媛是老大,1962年出生。据《环球人物》杂志的报道,她的童年,很多时光是在县剧团的牛车上度过的。妈妈随团到乡下去演出,彭丽媛也跟着坐剧团的牛车“四处漂泊”,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彭丽媛曾在采访中回忆,她5、6岁就开始登台,唱过山东梆子、河南音乐剧、 京剧等剧种。童年的积累为她后来的歌唱事业打下非常深的音乐基础。
18岁歌唱界初露头角
1978年,16岁的彭丽媛从郓城来到济南,在山东五七艺术学校(1978年底改为山东艺术学院)中专部读书。进入山东艺术学院学习后,彭丽媛真正走上了艺术之路。在这里,彭丽媛遇到声乐教育家王音璇,她是我国早期的女高音歌唱家,因演唱《苦菜花》、《红日》等电影插曲和山东民歌《我的家乡沂蒙山》等歌曲而广为人知。自1978年起,彭丽媛拜在王教授门下潜心学习了近3年。在这段时间里,她不仅汲取了演唱的专业营养,也逐步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
1979年,王教授带着彭丽媛到山东淄博参加全省民歌会演。彭丽媛以一曲《赶牛山》引起轰动。1980年,彭丽媛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唱法会演。彭丽媛演唱的《清蓝蓝的河》、《微山湖荡起采莲船》和《包楞调》等民歌,轰动了京城。《环球人物》报道称,当时的一些报刊评价“彭丽媛的歌声清脆甜美,吐字清晰,运腔自如;用山东民歌特有的唱法,加上恰到好处的身段、眼神,真是清溜巧俏,如珠落玉盘”。有的人称她为牡丹之乡菏泽来的“牡丹仙子”。
成军旅歌手 曾为战士雪中献歌
18岁时,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来山东艺术学院招演员,作为应届毕业生,彭丽媛被一眼看中。从小向往军营的她,终于实现了穿军装的梦想。
彭丽媛参军成为军队的一名文艺战士,她的足迹遍及边海防前线,营房哨所到处都回荡着她的歌声。老山前线、长江抗洪第一线、雪域高原等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早年做客某电视节目时,彭丽媛曾讲述过她的军旅情怀。有一次,彭丽媛随文工团到东北慰问演出。下雪天车路过一个小哨所时,有一个身材瘦小双手持枪的雪人一动不动站在那儿,大家纷纷猜测,认定这是一个真人的模型。彭丽媛回头一看,居然发现小战士的眼珠在转动,立刻让司机停车,走到他面前,轻轻地为他擦去全身的积雪,流着眼泪清唱了那首熟悉的《小白杨》。这首歌也是彭丽媛经常清唱给守在边关战士们的歌曲。
彭丽媛曾说,作为一位部队的文艺战士,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同时唱更多老百姓和战友们喜欢的歌曲。
成首位民族声乐硕士 恩师:她最勤奋
投身军旅的彭丽媛深知今后的艺术之路还很长,希望能继续求学。随后,彭丽媛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攻读大专,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经历了十二年音乐院校的学习,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创造了一项纪录—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民族声乐硕士。
《环球人物》杂志曾刊载过这样一段对话,一个记者曾问金铁霖教授:“您培养了这么多的明星,最得意的学生是谁?”
金教授说:“我想是彭丽媛吧,她特别勤奋用功。她中午从来不睡午觉,把所有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琢磨自己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