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望思维”导致外界对朝猜测一错再错
面对朝鲜外交姿态从2014年开始出现缓和这一现象,不少学者将其归因为金正恩个人因素,认为金正恩年少时的留学经历,使其具有比乃父更为开放的理念,愿意与他国打交道。但问题是,金正恩早在2011年12月就已接替政权,如果按照这种解释,朝鲜应该早在2012年就应表现出积极与外界接触的倾向。但事实上,2012年朝鲜却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强硬姿态。2012年4月13日,朝鲜在东仓里新建的西海卫星发射场尝试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12月再次发射卫星并获得成功。这一发射卫星的举动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在试射远程导弹。
2013年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宣称实现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和轻型化。随后,朝鲜修宪宣称自己为“拥核国”,并通过了进一步强化拥核国地位的立法。
金正恩
2014年以前的朝鲜对外表现非常强硬,外交手段在其对外战略中仍处于非常边缘的位置。可见,以金正恩个人早年经历来解释朝鲜近年来外交变化的观点是有问题的。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2014年朝鲜外交的变化源于此时金正恩政权已经巩固,使其得以腾出手来营造有利于国内发展的外部环境。这种看法同样有问题:首先,朝鲜现行体制已经运转了半个多世纪,已非常稳定,西方出于金氏政权垮台的愿望思维(wishful thinking)而往往倾向于夸大朝鲜内部的不稳定性。其次,即使金正恩政权的确于2014年前后才得以稳固,也很难解释其对外姿态为何一定会和缓。毕竟历史上很多独裁国家在其政权稳固后走的都是对外强硬和扩张的道路。
朝鲜导弹
看懂朝鲜国家利益排序 外交手段高超令人惊叹
就在大家还在为朝鲜为什么会趋于温和而争论不定之时,朝鲜突然又打出军事牌,高调宣称已拥有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氢弹。从表面看,朝鲜的行为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朝鲜国家利益的排序,就能理解朝鲜行为背后的逻辑。
朝鲜的国家利益排序依次是:拥有核武器、获得国际社会对其有核身份的认可、谋求国家发展。随着2013年第三次核试验的成功,朝鲜已经确定成为事实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拥有核武器”这个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确定的压倒一切的首要国家目标已经实现。在此之后,朝鲜的对外战略就会很自然地转向后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