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突然出兵叙利亚:中国不出手成最大赢家
在笔者的读者当中,绝大部分能够理解中俄现在联手对中国来说的战略意义,简单点说和三国时期孙刘联盟抗曹一个道理。但是,还是有些人不同意此观点,偶尔还能看到动不动就“黄俄”“黄俄”的也是醉了,啥都不懂喊个“黄俄”能高大上?这不和无力辩驳喊个“五毛”一个道理吗?都是loser的一种吐槽方式而已。
在最近文章中,笔者分析了很多俄罗斯在中东的行动以及对中东的影响。在谈到俄罗斯在中东摧城拔寨改变中东政治格局时有战友担心,如果俄罗斯左右了中东局势,这不是恰好在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上来了拦腰一斩吗?这会不会影响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呢?
对于战友的这种疑虑首先应该肯定,这表明是在基于中国战略利益思考问题,哪怕没有完全想明白,但能想到这一层已经表明超过一般人的见识。待笔者谈完中俄战略的关系以及未来格局的发展,相信这种疑虑也就迎刃而解了。
俄罗斯战机轰炸叙利亚
首先,我们必须看明白,俄罗斯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其经济实力很弱,产业链相对单一,仅凭一己之力俄罗斯想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经济统筹完全没有可能。
统筹经济没足够能力,俄罗斯想保持大国地位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利用军事优势,拓展战略空间,然后利用自己在地缘战略中所获的的筹码,与诸如中国、欧盟、日本这样的经济体量规模足够大的国家或国家联盟进行经济合作,从而在维系大国地位的同时保持自身发展。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为何普京不惜军事支持叙利亚和美国撕破脸也要拦住美国军事推翻巴沙尔政权,才能理解为何普京在面对乌克兰问题时果断出手,才能理解现在俄罗斯空天部队在叙利亚打击IS。
俄罗斯战机轰炸叙利亚
其实,如果俄罗斯有其它办法维系大国地位,一定也不会轻言武力,毕竟动用武力是一种纯消耗,也容易树敌,如果不能在战后补回来,战争带来的损失将非常大。强大的苏联,因为在阿富汗穷兵黩武在1991年分崩离析;霸权的美国,因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侵略战争,最终引爆次贷危机,如今已没了强力掌控世界的能力。
所以,普京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目的是要在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分得更多经济发展利益,是要在未来与欧盟的政治经济交易中占得更大的筹码,看清这一点,才能理解中俄未来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发生冲突的几率基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