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等国失重飞机发展历史
美国失重训练用的飞机是一种经改装的有4个引擎的KC-135喷气式运输机。这种飞机在作抛物线飞行时每次可产生25秒钟的失重。每堂课一般要连续飞行2~3小时,完成30~40个抛物线飞行。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用失重飞机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最早曾使用过米格-15,后来又用图-104。图-104的机舱比较宽敞,工作人员曾将联盟5号和联盟4号飞船模型放进去,两艘飞船对接在一起后,一名航天员可以在上面练习从一艘飞船“行走”到另一艘飞船,另一名航天员则练习打开舱门和进出飞船座舱。模拟失重飞机示意图
当航天员在练习进出飞船座舱时服装的机动性和生保系统背包给他们带来一些困难。后来苏联又用伊尔-76,这种飞机经过改装后称为“飞行实验舱”。飞行实验舱一般是从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起飞,每一次能进行20多个抛物线飞行。飞行实验舱主要用来让航天员体验失重,在太空行走训练中则用来练习进出飞船座舱和在太空移动身体。
伊尔76运输机
欧空局从1984年开始也用失重飞机训练航天员,不过他们当时没有自己的失重飞机,而是租用美国经改装的KC-135货机。1988年,欧空局开始用快帆式客机作失重飞行训练,到1995年已经飞过15次。1998年欧空局购买了一架空客A-300。这种飞机的体积为20米×5米×2.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失重飞机。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曾研制改装过一架歼-5失重飞机。它曾经完成了许多科学实验,并在70年代选拔航天员时立下功劳,但是因空间小、年代久远,现已放弃使用。现在我国航天员是赴俄罗斯租用他们的失重飞机进行失重训练。虽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C-919如果拆除飞机内座椅,变成货机状态,进行失重模拟飞行是完全可能的。不仅可以为国内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还可以开放成体验项目,来供民众体验太空失重。如果成熟了,还可以开放给国外的科研工作者使用。欧空局的的A-300飞一个架次失重飞行,1个人的费用要6000欧元,这绝对是一个创收的项目。不可不为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开拓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