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号沿用两具与法国新一代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同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应堆,但却造成了戴高乐号性能上的重大缺憾──动力不足,总输出仅76200轴马力(克莱蒙梭级为126000轴马力),航速太慢。
在海试中,戴高乐号跑出的最大航速仅25节,但法国则坚称本舰拥有27节极速的实力(克莱蒙梭级极速为32节),无论事实为何,都创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造传统起降航空母舰的最低速纪录。
为了制造足够的甲板风力,让舰载机在无风带也能顺利起飞,现代化传统动力航空母舰多半拥有30节以上的极速。幸好舰上的美制C-13弹射器性能强劲,足以让22吨的飞机弹射升空,多少能弥补航速不足的缺憾。
中国和法国在核动力技术水平上应该差不了多少。很多人认为中国有能力设计出适合自身8万吨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但别忘了饱受动力不足问题困扰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满载排水量只有4.2万吨。而且法国在2002年的第二艘航母设计中已经放弃核动力,重新改为常规动力系统了。我们可以有信心超越法国,但也要正视其中的困难。
再说说中国需要4艘航母吗
即使中国解决了舰载机弹射问题(蒸汽弹射或电磁弹射),中国的核动力直通甲板航空母舰,也不会一下子同时建造2艘。这关乎到技术成熟度和稳定性的根本问题,中国海军会选择建造使用一艘后再升级发展的步骤。中国的驱护舰发展就是走的这个路,更何况航母这种超级复杂的综合大系统。
更重要的是,同时建造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和2艘核动力航母是自相矛盾的规划。毫无疑问的是核动力航母才是中国海军的最终追求。而从过渡和应急的角度考量,再建一艘滑跃起飞方式的常规动力航母已经足够了。
再说,如果中国同时在建两艘核动力航母和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的话,那么连一艘常规动力航母都是多余的。反之如果在大连建造常规动力航母的消息可信,那么只能说明上海的核动力航母周期要更长(美国最成熟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单舰建造周期也要3—4年时间)。
所以综上所述,中国在2020年前的5年时间内在大连和上海各造一艘常规动力和核动力航母可能更可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