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海拔4250米的辩论:前进还是折返?

来源:中视财经网 时间:2016-07-28 16:07:45

  

  临行前,黄春贵再次看了看6年前胜利登顶北美最高峰的照片。皑皑白雪中,团队的人排着队朝圣般地走向了那顶峰。尽管是故地重游,这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手还是维基百科了一下目的地,发现:北美最高峰已于去年更名为“迪纳利峰”,不再是6年前的名字“麦金利山”了。当然,这时候的他还不知道,北美最高峰的脾气已不如当年温顺,此次征途会给这些勇敢者更多的挑战。

  航拍无人机计划“泡汤”了

  他选择了6年前出发的同一天,6月23日,希望一切顺利,他还在朋友圈发了儿子的“销魂的”睡姿给团队6人壮行。北京到西雅图,10小时的航程;再转机到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倒时差的同时,等待与美国向导会面。

  在酒店,黄春贵决定再次试飞下大疆无人机,刚得的新玩意,总得好好研究下,好方便雪山上航拍。他不由得又感叹了下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6年前,考虑到电池重量,他和团队只带了2个普通相机登山;这次,因为有了充电神器——汉能的M12和M100薄膜太阳能发电纸,他们“任性”地带上了2个大单反相机、1个用于拍摄的大疆无人机、2个GoPro相机、9个以上的手机。

  用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纸给大疆无人机充满电后,他开始信心满满地拿着遥控器,在酒店的湖泊边操控起无人机来。螺旋桨超速转动起来,无人机慢慢腾空,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突然,无人机发出嘟嘟嘟的报警声。“啊,要撞树了!”刚学会玩航拍的黄春贵心里一急,心里想着往上飞,结果操控反了,无人机掉进了湖里。

  好不容易把无人机从湖里解救出来,却发现电池坏了,摄像头里还进去了一些水。“好在有汉能的太阳能发电纸,坏一块电池也没事。”他暗自庆幸汉能给自己专门设计了给无人机充电的转接插头。不过,摄像头里的水还是让人头疼,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航拍效果。

  终于跟美国当地3名向导胜利会师,双方进行了亲切交流,并交换了礼物。根据多年对国际登山人员的了解,黄春贵给美国当地向导送了从中国带来的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纸。“登山人员会很乐意尝试高科技,汉能的发电纸能够保证他们电子产品的电力供应,又很轻巧,不增加负重,他们很是欢喜。”黄春贵解释道。

  不过,欢喜归欢喜,向导们并没有“拿人手短”。看到进了水的无人机后,主向导Pablo还是非常严肃地跟黄春贵表示:除非有特别许可证,不能用无人机在迪纳利峰上航拍。黄春贵尝试跟Pablo沟通,希望能允许航拍一些资料,但是Pablo油盐不进,只是强调这是国家公园的规定。当然,这时候的他们都不知道,这只是此次征途的第一次辩论赛而已。

  进山13天,下了12天的雪

  第二天早上八点从安克雷奇出发,两个半小时抵达进山的起点小镇塔肯纳,开会了解更多的注意事项、再次清点物资,众人坐着小飞机直接飞到迪纳利峰的2000米海拔处,以避开山基的湿地和沼泽。

  今年迪纳利峰的天气非常恶劣,进山13天里,有12天在下雪,每次都是从下午一直下到午夜,队伍只能在非下雪时分行进。“六年前那次登顶,我们上山23天,就一天下雪。这次雪实在太大了。”黄春贵回忆道,“一些地方的雪深到登山队员的胯部。”

  雪花一层一层地累积在迪纳利峰上,黄春贵和队员们分为三组,三人一组,系在一根绳子上,穿着冰爪鞋,一步一步地往上面爬。在4250米的营地,也是整个迪纳利峰的倒数第二个营地上,黄春贵透过纷飞的雪花看着远处的山坡,依稀看到积雪下滑的迹象,他知道此去山脊更加陡峭,积雪下滑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形成雪崩。周围,不少先到的登山队伍已经扎好帐篷,等着天气好转。跟美国当地向导商量后,黄春贵的队伍也停了下来。

  跟此前一样,美国副向导Joshi扎好帐篷并安顿好一切后,就立马打开了汉能的太阳能发电纸,给手机、单反相机、Gopro等设备充电。完成充电后,Joshi又开始没心没肺地玩手机,时而对着镜头做鬼脸,时而开怀大笑。黄春贵和其他队员知道,Joshi又在跟他媳妇用WhatsApp(手机聊天软件)视频聊天了。“我们其他所有人的手机在山上都没有信号,就Joshi一人有信号。所以等待的日子里,他比我们的娱乐丰富多了。”黄春贵回忆道,“不过也是因为有汉能的发电纸,他才能够这样的肆无忌惮。”

  

  黄春贵用汉能M100充电纸给电子设备充电

  等待总是乏味的,于是,不同队伍的人开始互相串门,当他们看到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后,都非常惊叹这些轻便的产品能够在严寒的气温下依然保持很高的发电效率,并向黄春贵打听,这些宝贝是啥?

  黄春贵随即开启了民族自豪感爆棚模式,向众人安利了一通汉能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纸,告诉大家这些发电纸陪伴他去过南极点、南极洲的文森峰、也登过亚洲的珠穆朗玛峰、南美洲的阿空加瓜峰等,接受过极寒的挑战和考验,发电非常稳定。

  

说明: _DSC4368.JPG

  2014年12月,黄春贵携汉能移动能源产品徒步南极

  众人听得兴致盎然,跃跃欲试“能否给几个给我们?”黄春贵婉言谢绝,“很抱歉,我们也没有多带。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这营地呆多久,就指望这宝贝给充电了,下次再说哈。”

  海拔4250米的辩论

  雪继续纷纷扬扬、漫无边际地下着,丝毫没有歇气的迹象。许多登山队伍已经在4250米的营地等了20多天,他们吃完食物后,只能折返。黄春贵想着也不能傻耗着,于是跟美国向导们商量何去何从。美国向导非常坚定地要马上折返,但中国团队觉得还是可以继续往前走一程。双方在营地争论了2天,辩论焦点从美国雪崩之恐怖、队员体能状态延展到规则下的灵活性,双方都想尽办法说服对方。

  

  黄春贵和美国当地向导商量行程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再往上走一程。于是,大家继续保持三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往更高处摸索着攀行。越往上走,越发现冰爪鞋不适合厚厚的积雪,一脚踏进去,大半个腿陷入了积雪里,又得费老劲把腿拔出来。

  最终在4800米的位置,这些中国客人无限留恋地看着远处的山顶,吸了几大口迪纳利峰清新而凛冽的空气后,依依不舍地折返。

  “我6年前登过顶,所以对我还好。但是团队里没有登顶的同学难免会有些失望。”黄春贵回忆,“不过大家都能调整自己的状态,毕竟安全最重要,可以来年再战嘛。”

  

IMG_7490.JPG

  美国向导手持获赠的新宝贝“汉能M12发电纸”开心地和黄春贵拍照合影

  下山后,秉持华人的热情大方传统,黄春贵把随身携带的汉能薄膜太阳能发电纸送给了其他登山的国际友人,众人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份礼物。

  回国一天后,作为汉能产品的疯狂粉丝,黄春贵就跑到汉能总部,跟汉能联创移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劲松大聊用户体验和雪山经历。

  

  黄春贵和汉能联创移动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劲松合影

  事实上,M12和M100充电纸只是汉能移动能源战略实施后,诸多成果中的两款产品。

  自2015年2月正式推出移动能源战略后,当年4月,汉能联手相关行业,分别推出全球首款太阳能全工作用电餐车以及太阳能观光车、房车以及环保游艇;2015年5月,汉能对外发布便携、移动、专业三大系列共12款薄膜发电系列新品,这些发电产品,即发即用,供户外工作、紧急救援等情况下的用电需求;2015年10月,对外推出了全太阳能动力概念车——Hanergy SolarPower;此外,汉能还与美国某著名社交网站签约,提供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电池产品订单。该电池采用汉能转化率高达31.6%的砷化镓柔性薄膜发电技术。

  黄春贵这次带上迪纳利峰的发电纸是升级版的新品,M12仅重285克,厚度仅有1mm,在晴朗的天气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墙插的充电速度,2 小时左右即可充满一部iPhone6S;而M100仅重1670克,最多同时充5 部iPhone6S。

  7月初,当M12和M100正在迪纳利峰保证这些勇敢者的电力供应时,汉能也向全球正式发布了Solar(太阳光)系列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颠覆了传统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概念,摆脱了传统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依赖,使汽车中短途“不插电无限行驶”成为可能。这就突破了以往太阳能汽车无法进入乘用车领域的瓶颈,成为全球第一台可商业化的薄膜发电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这是对新能源汽车的一次重新定义。

  移动能源,限无可限。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 弘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