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人类每一次技术革命总会催生新兴产业的崛起,但到头来传统和创新还是会重新进行整合。时至今日,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金融和传统金融是否也能融合?是对传统的颠覆?还是共同促进金融业的新生?
工业革命以来,传统产业和新兴事物的竞争大多十分惨烈,大企业通过技术、知识产权的垄断来排挤对手,从而整合弱小的企业强大自己。但到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源的扩大化和丰富化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点,信息的收集需要更广泛的合作,因为数据需要在不断地交换和交叉中才会释放其最大的价值。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争得面红耳赤。
长久以来,中国的金融环境存在着供求不平衡的现实。传统金融机构倾向于国企和央企,服务大众的意识相对缺乏,致使国家和个人在信用和风险方面产生倒置,一方面使得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让渴望理财的大众阶层难以得到真正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传统银行的意识缺乏,使得互联网金融“颠覆论”被刻意炒作,更有甚者还提出要互联网金融替代传统金融。
事实上,在我国的金融结构中,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都属于法定的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是金融行业的先行者,无论是从经验还是系统、风控、资金上来说,都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拥有难以替代的地位。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补充和创新,它的出现让金融服务更好地进入了实体经济,服务覆盖了传统金融所未能覆盖的人群,但这并不表明它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颠覆。
国务院提出“互联网+”战略后,金融行业的改革逐步展开。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都离不开金融的本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其说替代,不如说融合;与其谈颠覆,不如谈合作。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合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合作最为常见。随着人们支付行为的改变,大多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寻求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力推广自身各项业务,如理财、基金、黄金等,吸收客户闲置资金,实现客户资金增值。
P2P网贷平台和银行的“联姻”也是如火如荼。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的落地,让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而围绕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的变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从年初李克强总理造访微众银行,到“互联网+”概念的横空出世,监管层多次明确表态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10月将要公布的监管细则必定包括P2P平台须与银行进行资金存管业务,实缴注册资本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等。如今,已有包括邦帮堂在内的多家P2P平台实现资金银行存管,正在排队“联姻”的平台更是不甚枚举。
以鑫茂集团成员企业邦帮堂为例,在首创“园区型O2O模式”下,邦帮堂与民生银行达成战略合作,通过银行严格、独立的资金存管,充分将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与鑫茂集团数千亩产业园内几千家企业庞大的优质借款资源相结合,为各类有投资需求的用户提供回报率高、安全性好、选择多样的理财项目,也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全行业的融资服务。
今年年初,施行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度终于实现了“并轨”,各界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唯一的共同点是:中央实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政策的决心非常坚定。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趋向稳步转型,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深度合作是必然趋势。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竞争与合作。中国的改革是一个过程,我们将是中国金融改革初级阶段的见证者。
作者简介:
寇权,鑫茂集团成员企业、P2P平台邦帮堂董事长,高级理财规划师,互联网金融行业“老兵”,中国金融保险业资深职业经理人。1999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理学学士,先后在平安保险集团、新华人寿保险和太平保险集团任职高管。2010年加盟宜信集团,2011年创建信和财富品牌,在全国铺设网点200余家,创造了“信和速度”,是国内最早的P2P平台模式创业者之一,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互联网金融的拓荒者和实践者。2014年,寇权与天津鑫茂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创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品牌“鑫茂荣信财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邦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