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汽车经销商库存高企 行业协会上书工信部及商务部

来源:一财网 时间:2014-12-10 09:42:02

  因车市需求放缓,汽车经销商出现库存高企、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大面积亏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9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鉴于汽车流通环节形势比较严峻、汽车销售价格倒挂日益严重以及产销体制不合理等现状,该协会近日已向工信部、商务部递交了《关于汽车流通环节经销商库存高企,引发大面积亏损的报告》(下称《报告》),接下来该协会将组织汽车经销商与厂家面谈,共同商讨建立公平竞争的汽车市场机制。

  汽车经销商出现库存高企

  在《报告》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指出导致汽车流通环节高库存的主要包括两大因素:一是盲目扩大产能,产量释放过快。一方面,2014年包括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神龙汽车在内的多家车企的新建工厂纷纷投产,释放了大量的产能。另一方面,从2012年至2014年的汽车市场增速来看,却呈现了需求逐渐放缓的趋势。产能释放过快与市场需求放缓,必然造成高库存的结果;二是汽车行业现行的产销体制是造成经销商库存高企,现在的汽车产销体制是生产企业生产多少,经销商就得买多少。

  沈进军指出,现行的汽车产销体制明显是不合理的,在车市下行时,汽车制造商依然按原计划生产,视经销商为蓄水池,将产品强压经销商认购,以实现生产环节的销售并获得利润,而这种销售并不是真正实现了社会纯销售,而是将大量的库存转嫁到流通环节,经销商因市场需求放缓或不足,而导致库存高企。

  “与汽车行业明显不一样, 钢铁行一旦市场供过于求,库存压在钢铁厂手中,因此钢铁厂会根据需求关系来调整,而汽车行业库存压力不是由厂家来承担,市场需求下滑时带来的库存压力主要是由经销商来承担。”沈进军认为,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均可旱涝保收,而对于汽车流通环节来说,遇有像今年这样市场需求放缓或低迷时,经销商则因背负大量库存而导致经营环境恶化,这种产销体制不利于整个汽车产业的公平竞争,

  汽车经销商面临财务费用增加、资金链条断裂、严重亏损不利的局面,从而导致厂家和经销商矛盾激化,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呼吁工信部等国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经销商库存高企状况及生存环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并建议如下:尽快组织部分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商召开工作座谈会,了解当前汽车生产和流通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经销商应充分协商,达成合理库存的共识(按国际惯例0.8-1.2个月为合理库存),对于超过合理库存范围的,应由厂家承担;对目前汽车厂家和经销商的不平等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对于经销商亏损面超过50%的品牌,要求品牌调整商务政策,保证经销商的正常经营,对于出现严重价格倒挂的车型,要求厂家调整对经销商的售价,保证经销商的合理利润。

  沈进军认为,目前汽车经销商生态环境恶化,应该引起政府以及汽车厂家重视,尤其是汽车厂家,毕竟经销商是汽车厂家第一客户。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2014年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5.7%,比上月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从构成预警指数的5个分指数看,市场总需求、从业人员指数、销量指数、经营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库存指数相比上月有所上升。

  (编辑:明智)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