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形成“五基两带”的能源开发布局,近海海洋油气开发带首次进入能源规划。
近日,在中国能源学会举办的中国能源革命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永健阐述了“十三五”能源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五基两带”能源布局,其中的五个基地是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蒙东、西南、新疆五个能源基地,东部沿海核电带“十二五”即已提出,近海油气开发带则是新增提法。
“十三五”期间将以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开发煤炭,同时将继续推进八大石油生产基地开发和九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开发,加大油气供应,以替代煤炭,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达到40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0%。
相比以往的能源发展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的思路有一些变化,更加重视统筹衔接、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具体而言,省级能源规划需上报国家能源局审批,涉及全国项目布局、总量控制及跨省输送的区域能源规划也要报国家能源局审批。
在煤电油气领域,规划都按照从供应到输送到终端侧的思路安排。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金三角、新疆、西南和东北地区。其中煤炭优先开发金三角地区,稳步发展中部地区,限制发展东部省份,优化发展新疆资源。
“十三五”规划还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初步设定的目标是2020年国内风电发展规模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达到1亿千瓦,这是“十二五”目标的五倍。
风电仍然以大型基地为主,到2020年,蒙东、蒙西、甘肃、新疆、吉林、黑龙江等大型风电基地规划目标总量将达到87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比重约43%。光伏的开发思路是西部重点建设大型地面电站,东部重点发展分布式电站。
何永健分析,目前可再生能源补贴将出现缺口,未来对可再生能源补贴可能实行总额限制,大致在目前400亿元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水平下确定补贴,倒逼项目成本和电价水平下降。
水电规划目标可能由之前普遍预测的3 .5亿千瓦下调到3 .4亿千瓦,核电建设规划目标可能定在5300万千瓦,略低于此前5800万千瓦的预期。
东部沿海核电带是五基三带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间将主要开发。但是更多的核电项目会纳入考虑,他还解释说,核电项目进展不顺利主要是因为技术原因,国内考虑的是国内自主的三代、以及2.5代技术。
何永健解释说,与能源基地布局配套,将建成“四横三纵”的能源输送通道,包括输电网络、油气管道和煤炭运输通道。“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西气东输三、四线,同时开工西气东输五线,中石化新粤浙煤制气专线也将加紧建设。
目前,天然气进口通道基本形成中俄东部管道、中亚管道、中缅管道以及海上进口通道的“3 1”通道,其中中缅管道还有输油管道,在运输上避开传统的马六甲海峡,对能源安全有所试探。
我国天然气管网不过6万公里,仍然有很大空间。电网通道方面,国家能源局此前已经批了12条。但考虑到安全性,以及特高压的争议等,三华联网“十三五”期间不会批准,取而代之的是在华中地区布局火电解决该地区电力输入的问题。何永健称,特高压建设将遵循“区域电网内建设特高压交流,区域间输电建设特高压直流的思路。”
在上述布局之下,包括补贴政策、天然气价格机制、电改、煤化工等政策都要求作出相应调整。“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也会持续,同时也注重地方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煤炭将逐步实现由燃料到原料的过渡,减少散煤,在行业间推动煤炭等量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