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中国制造”应向服务转型

来源:管理学家 时间:2011-01-17 11:34:40

在过去,依托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并以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在今天,制造业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制造”不可能再沿用旧的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企业应该如何转型?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是,“中国制造”应该朝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制造业主要局限在代工领域,依靠成本优势为一些著名的品牌做代工,以换取微薄的加工费用,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层,缺乏自身的原创性,如自主研发产品、自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等,更谈不上有自己的渠道。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依赖于产品的创新与开发,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提升,走发展高技术的道路,从而让“中国代工”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变。

我们认为,除了往高技术化方向发展外,“中国制造”还应向服务转型,推行服务型制造。

为什么要向服务转型?

首先,发展服务经济是国际的大趋势。当前,众多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二,经济重心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在发达国家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很多依靠制造业起家的公司都成功完成了向服务业的转型,例如IBM、GE等。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服务社会过渡,“服务经济”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导。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此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因此,中国也应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从“硬”到“软”的转变。

其次,制造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的利润已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产品服务环节(客户参与设计和生产、预防性维修等),仅仅依靠节约成本已经不足以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制造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只能靠服务拓展和向市场端延伸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德国200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调查,设计、生产、销售环节所产生的利润仅占总利润的2.3%,而监控、备品备件、修理、维护等服务环节所占利润却高达57%!

当然,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向服务转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必须要考虑各个企业的差异,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制造企业应该确定新的商业模式,通过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来开发新的产品服务系统,利用新的服务与产品组合实现客户的价值,赢得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时时刻刻以实现客户的价值为宗旨,通过附加在产品上的服务(或者基于产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甚至可以过渡到脱离产品而为客户提供服务(价值)。同时,要努力将客户和供应商引进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通过合作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并达到共赢的目的。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