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富
日本,广岛。1984年,6月2日。按理是梅雨连绵的季节,柳井正却清楚地记得太阳一大早就露出了笑脸。
即使是开在一个小巷子里,这家名为“UNICLOCLOTHINGWARE-HOUSE”新店那天的生意还是出乎意料地好。一大早,店门口排起了长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的顾客越来越多,“多得甚至让人产生一种恐怖感。”柳井正后来回忆道,为了防止店内出现混乱,不得不好几次限制入店人数。
“UNICLOCLOTHINGWARE-HOUSE”是现在知名的优衣库的起点。大学毕业后的柳井正曾在一家超市里工作了10个月,辞职后过了一段散漫的生活,然后在百般不情愿但也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继承了父亲经营的男士西服店(那是父亲在1949年创立的)。第一家优衣库专卖店开出的那年,柳井正35岁,在父亲的公司里担任专务董事。此时,距他进入父亲的公司已有十二年。
父亲的西服店和柳井正后来创立的主营休闲服饰的优衣库太不一样了。
男士西服的销售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店员接待顾客的技巧和态度。同样一件衣服,你推销得法,可能就卖出去了。反之,即使是应该做成的生意也会逃走。所以,卖西服这一行当无论是做行销还是量尺寸,对于卖方,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但像优衣库这样的休闲服,不用给顾客量体裁衣也可以卖得掉。只是,热销的衣服常常卖到断货,而卖不动的衣服怎么想办法都卖不出去,最后只好降价处理。此外,男士西装的毛利很高,但商品的周转期很长,往往一年里只能周转个两三次。
年轻的柳井正当时觉得“自己像是那些只想拉长途客人的出租车司机,等待机会到来的时间总是很长”。
人们说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成就了优衣库和柳井正。金融大鳄的资产大幅缩水,但无论如何老百姓总是需要买衣服穿。柳井正说:“我们提倡‘百搭’。我们拥有很好的质量,价格又便宜,这是我们在经济危机中能够取胜的关键。”
荣誉亦是接踵而来。
2009年,《福布斯》的财富排行榜将柳井正推到镁光灯前。
那一年正巧是他60岁的生日,上天送来了礼物——“日本首富”头衔,然后他又蝉联了一任。同一年,美国销售协会向他颁发了“国际奖”,这让他成为日本战后继1972年松坂屋总裁伊藤铃三郎、1985年永旺集团总裁冈田卓也、1998年伊藤洋华堂总裁伊藤雅俊之后第4位获此殊荣的企业家。
媒体给予了他新一代“经营之神”的称号,此前被冠以此项殊荣的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都是日本二战后商界里响当当的人物。
此后优衣库的估值随着股价时起时伏。直到2015年,这顶“王冠”再一次戴到了柳井正头上。
准世界第一
柳井正曾说,迅销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服饰集团。他觉得要为自己定一个高一些的目标,“轻易实现的目标不是好目标。”
大约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柳井正对自己总是要求很高。记忆里,严厉的父亲不太表扬他,常因为各种琐碎的问题斥责他,总是教导他“要当第一名,什么第一名都可以”,而作为孩子,总是期望得到父亲称赞的。
但生意总是起起伏伏,“第一名”并没有那么好拿。
开一家完全不一样的新店也许是继承父辈家业后,萌生想要开创自己事业的二代们的普遍愿望。最初的“UNICLOCLOTHINGWARE-HOUSE”和现在人们熟悉的优衣库还不一样,它就是一家零售折扣店而已。店主从制衣商处批发了一些进口衣物到自己的店铺里卖,因为低价和新奇,吸引了不少人来消费。但问题是:如果眼光好,进来的货受欢迎,那么就很容易卖断货;反之如果不受欢迎,就会面临滞销。此外,无法保证进货质量的稳定性。
这样的销售模式直到上世纪末才得到完全改变,幸运女神眷顾了柳井正,优衣库也终于成为一家纯粹的SPA模式的公司。
1998年秋冬开售的摇粒绒将优衣库推向了顶峰,这个单品当年卖掉了200万件。第二年,优衣库为此做了电视广告,本来预计销售600万件的摇粒绒衫,结果卖了850万件;到2000年的秋冬,预计销售1200万件,最终卖到了2600万件。优衣库的摇粒绒衫“卖疯了”。
世纪爆款产品将优衣库推向了顶峰,它的业绩也开始坐上过山车:2001年8月年度决算时,这家公司的整体业绩表现优秀极了,销售总额达到418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44.8亿元),税前利润10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4亿元)。但热销之后,业绩开始出现下滑。2002年出现了公司上市后首次减收减益,从财报上来看,2002年、2003年连续两个决算年度都出现了减收减益。此后的2004年,优衣库触底反弹,次年,已经卸任三年社长的柳井正终于按捺不住,重新出山。
此后,这家公司在市场上连续推出了诸如轻薄羽绒服、抹胸吊带衫、紧身牛仔裤以及大热门的HEATTECH保暖内衣。慢慢地,优衣库从“郊县店”变成了“都市店”,面积从原来的200~300坪(约合661~991平方米)增加到了800~1000坪(约合2644~3305平方米)。
当初那些跑到东丽公司社长前发牢骚“为什么东丽这样的大公司会跟优衣库这样的小公司做生意”的人,如今也应该闭上嘴了。当然也还是有看好戏的,比如2007年HM首度进入日本时,就有好事者议论“来自瑞典的黑色巨轮H&M驶进日本,首先遭受打击的将是优衣库”……
不久前迅销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迅销全球销售额上升至1兆11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08.7亿元),但营业利润却同比下降33.8%至9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9.8亿元),这一下滑被归因为日本本土的销售低迷。
业绩报告会上,柳井正说:“这一期的业绩不合格,只有30分。”其对公司业绩的高标准,一如记忆里,父亲对他的要求一般严厉。
按照目前的发展,海外特别是中国的上升势头依旧不减。根据迅销官网的数据,截至2015年11月30日,优衣库在日本本土的店铺数为844家,而海外的店铺则达到了864家。
优衣库2015财年在中国新开了91家店铺,店铺总数达到436家。
柳井正不觉得中国市场店铺过多。“中国大约有200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如果每个城市开10家店,那就会有2000家店。考虑到城市化覆盖的人口,3000家店也是合理的。”他认为,这些店铺将不会和优衣库的全球旗舰店构成竞争关系,而是能够形成合理的共存结构。
好在,优衣库的亲密战友——那家在摇粒绒时代就给优衣库提供支持的东丽公司已与其达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提出在未来五年(2016年~2020年)彼此之间的交易总额有望达到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85亿元)。同时,双方对外宣布,正协力加快全球化和数字化进程。
这样,柳井正打造“世界第一”服饰帝国的信心,应该更充足了吧。(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刘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