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深度报道>

商业银行博弈央行:回收再贷成为放贷“妙招”(2)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时间:2008-04-21 15:43:50

程漫江说:“今年一季度还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那就是人民币加外币贷款总额增长和人民币贷款增长的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反映出外币贷款增速异常强劲。

这一点在金宁那里也能部分得到印证,他表示,他所在的机构一季度对公贷款中的外币贷款比年初增加了近3000万美元。

程漫江表示:“根据央行数据,一季度新增外汇贷款为488亿美元,同比增长56.92%。如果把一季度的外币贷款与本币贷款结合起来看的话,2008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实际比去年同期增加逾2000亿元人民币。”

外币贷款超乎寻常的增长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新课题。“为防范外汇市场的利率风险,今年我们将适度控制外汇贷款规模及限制贷款期限,并按照市场价格逐笔确定外汇贷款价格。”金宁说。

“需要指出的是,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这种游戏使贷款不减反增,主要源自商业银行逐利本性,这种游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对中央银行而言则多少有些无可奈何。”程漫江说。

警惕从紧货币政策的金融风险

纵观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央行在从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的同时也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

“从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年化达到了接近20%的幅度,可以推测出央行正力图通过加速本币升值来对抗压力日增的国内通货膨胀。”程漫江说,“然而,这种快速升值相对于小幅升值来说,正如人们可以预期的一样,带来了更多的资本流入。相关的数据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外汇储备同比增长39.94%至16822亿美元。”

“根据我们的统计,新增的外汇储备中只有不超过60%的部分可以从贸易顺差等项目中得到解释,余下部分中很大的比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热钱。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出现了倒挂,这些热钱进入中国之后有一部分就以存款的形式存在银行,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比率进一步降低,也使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总量进一步加大,成为央行控制贷款总量过程中又一个新的难题。”程漫江说。

她还表示,在目前的经济和货币体制下,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资本流入这一基本矛盾,使得国内货币政策在对抗通货膨胀过程中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这一局限性将使从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在短期内大打折扣,在长期内可能蕴含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决策者应该对此保持必要的警醒。

“实行过于从紧的货币政策的确有待商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亦有类似担忧,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有的信贷总量控制已经比较严厉。但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胀,货币紧缩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一方面紧缩政策不一定会使要素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能会因此出现资金短缺,导致中小企业效益下滑。

“国企由于有国家补贴,并且大部分是垄断企业,在消化通胀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中小企业才是消化通胀的主要群体。当紧缩政策伤及企业劳动生产率时,成本上升的压力最终可能演化成恶性通货膨胀,最后以需求骤然下降、产能过剩而告终止,期间宏观经济则可能陷入‘滞胀’的泥潭,即通货膨胀上升和经济增长减速并存的局面。”刘煜辉说。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