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公司新闻>

孙宋谈判无果绿城宫斗濒失控 等候港监会裁定

来源:南方都市网 时间:2014-11-22 05:21:05

  宋卫平“斩将夺旗”绿城宫斗濒失控

  孙宋谈判无果,等候香港证监会裁定

  宋卫平近日公开的个人声明,剖析了100多天的艰难心路历程,称融创和孙宏斌的基因明显不融于绿城。

  不少浙江房企向南都记者表示,在浙江,绿城的房子确实是一种身份的标签,因此十分理解宋卫平的“人文情怀”,但商业道德终究不该抛弃。

  融绿之争的最重大根源,是双方操作完全按“江湖规则”办事。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笔交易根本就还不应该进行,应该等候香港证监会审批结果。

  融创收购绿城股份之争日渐升级。

  绿城董事长宋卫平提出回归后,现已重新介入绿城管理,并于前晚主导在公司O A办公系统挂出人事任免公告,免去孙宏斌得力干将田强的绿城总经理职务。田强很快率团队回应免职令,“对单方人事任免不予采纳”。两方争执不下,绿城内部可能面临“站队”。“绿城内部确实有人事动荡,高管层面可能会有人心波动。”南都记者昨日从绿城内部获得的消息是,目前宋孙谈判几经波折后无果,现在等候12月31日前香港证监会的裁定。昨日绿城股价大跌6%,公司未发布有关股权争执事件的解释性公告。

  宋卫平强势回归田强被免不“屈服”

  目前在法理上仍然是绿城董事长的宋卫平从行动上践行自己的态度,自10月26日首次明确提出回归后,目前已经返回绿城黄龙总部上班,介入公司管理。

  决定回归后,宋卫平与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启动多轮谈判,最终无果。在发给孙宏斌的短信中,宋卫平表达了等候证监会发落交易的最终裁定,“听天由命,和气生财”。孙宏斌方面,自始至终未就股权交易生变一事做公开表态。

  绿城内部人士昨日向南都记者透露,宋卫平回归绿城办公室第一件大事,就是发布免职通知,免去孙宏斌麾下干将田强的绿城总经理一职,同时任命应国永为绿城集团总经理,即日生效。发布的人事任命单撰稿人为宋卫平秘书柳思嘉,核稿人为宋卫平,签字人为寿柏年。

  而田强并未“屈服”,其率部分高管团队回应免职令称,任何一方股东单方提出的人事任免要求,现任管理团队不予采纳。任何一方股东或个别董事无权单独对管理团队发出任何指令或意见。支持者中也包括宋卫平时期的旧将。

  对此,昨日有不具名的香港券商人士向南都记者解释,“按照绿城5月22日公告内容,董事会成员变更需要股权交割事项完成后落实生效”,而交易未走完法定流程,宋卫平仍是法理上的董事长,所谓新的囊括了孙宏斌的董事会名单,目前还没有生效,不具备法律效力。

  但宋卫平也并非握着一手好牌。首先,真正会站在他这一边的有影响力的支援者人数还很难说。据其身边人士透露,宋的回归受到了很多大业主的支持。此前,宋卫平对大幅降价引起的老业主消极反响很是担忧,也曾动用个人关系劝阻了山东绿城业主来杭维权的计划,“孙宏斌接受后,这些负面效应让宋卫平感到,绿城还是需要自己。”

  然后,绿城内部高管的态度未必如此坚定。据内部人士透露,宋卫平回归后召开的高层会议,不少高管并未出席。

  公开表达支持的也有,但已经不在绿城核心管理层。11月16日,已经离开绿城的三位执行董事罗钊明、郭佳峰、曹舟南用宋卫平的邮箱账号,在绿城O A上发信力挺宋卫平回归。

  宋卫平近日公开的个人声明,也剖析了这100多天的艰难心路历程,称融创和孙宏斌的基因明显不融于绿城,“我确有失信之处。但是失信一个人,还是失信于绿城的业主,合作方,施工方等更多的人?这种选择真的很艰难,也非常无奈。”尽管如此,自己确定回归。

  “宋卫平的绿城回归案例,是限购政策下的一个牺牲品。在限购政策下,浙江市场的限购城市最多,而绿城本身就是浙江最大的房企,自然最容易受到行业的波动。加上周边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都受到了很明显的政策打压,进而使得宋卫平对于楼市政策的变动有一种恐惧感。”易居房地产研究员严跃进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所以在今年二季度开始,市场莫名其妙降温,宋卫平误认为楼市拐点出现,所以匆忙抛售股权,希望在蓝城上谋求新的事业。

  4个月卖楼360亿融创团队“不甘心”

  令业内刮目的是,这短短4个月,绿城在融创团队“狼性”的战斗力下,已经卖楼360亿,基本肯定顺利完成年度销售任务。根据统计,今年前10月,绿城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584亿元,目前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9%,任务完成比例已位列全国第二。

  就付出辛苦劳动的融创团队而言,“不甘心”是必须的。昨日杭州当地媒体消息称,融创团队高管于11月19日下午聚集在杭州黄龙世纪广场绿城集团总部,进行“集体停工”,绿城也出动了所有保安对大楼进行防控。事件的走向已经濒临“失控”。

  而在此前5月22日双方握手成交的新闻发布会上,宋卫平承认正是看中销售能力更强、狼性更足的融创,决定选择将自己眼中“中国最好的房产品牌”卖给融创。

  针对绿城的发展,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寿柏年也曾反思认为,绿城到了300亿规模,应该扩大产品线。如果绿城多一些针对刚需的产品,在销售回款上会容易些,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绿城的资金压力,“以前规模小的时候可以只做金字塔尖上的项目,而规模变大的时候,我们其实应该往下面走,做性价比高的房子。”但宋卫平醉心于高端产品,对此并未采纳。

  “如果你认为别人的房子对客户更合适,那么你可以不卖我的房子。”宋卫平的这种“情怀”意识始终不肯丢弃,“孙宏斌是把员工的潜能逼出来,我是引导出来。”

  有不少浙江房企和打入华东市场的开发商向南都记者表示,在浙江,绿城的房子确实是一种身份的标签,因此十分理解宋卫平的“人文情怀”,但商业道德终究不该抛弃。融创入主后改变了绿城原有的营销方式,后期是否会保留产品特性已经不得而知,因此从长远看,失去精品特质的绿城如果沦为普通开发商,很难说还有没有竞争力。

  不过,已经看到的事实是,在融创入主绿城后,绿城的销售业绩和股价上涨明显。而近日,绿城股价持续下跌。面对大幅波动,公司也未发布有关股权争执事件的解释性公告。

  按“江湖规则”办事涉巨大法律风险

  融绿之争的最重大根源,是双方操作完全按“江湖规则”办事。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笔交易根本就还不应该进行,应该等候香港证监会审批结果,而这个截止日期是年底的12月31日。

  昨日,香港博盛资本研究员雷拯夏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孙宏斌支付的62亿港元以及目前为止进行的股权交割,严格来说都存在审计、财务方面的法律风险。

  而宋卫平也并非没有考虑到后路的险恶。在决定回归与否的纠结中,回归方式、筹钱渠道都曾是他的顾虑。据有关绿城业主透露,一些力挺他的老业主和资本人士对宋卫平回归表示支持,并称“钱的问题我们帮忙解决”,这也给宋卫平注入了动力。

  根据孙宏斌此前的表态,融创一定是要完成这笔收购的,即便全面收购,“这笔钱也在想办法准备。”据知情人士透露,孙宏斌已经支付的款项来源,除了公司运营资金还有一部分来自信托投资。

  落实到股权交易事宜,香港证监会如何裁定这起交易目前成为最大悬疑。融创和绿城双方律师团就此也给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不久前,宋卫平、夏一波、寿柏年等均收到香港证监会发出的问询函,就“一致行动人”的疑虑做出解释和交代。此举意在防止一致行动人联手操控股市,以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一致行动人主要是两个投资人有相互持股关系,或者相互渗入对方经营并担任高管等情况。”雷拯夏昨日向南都记者介绍行业规则称,从绿城融创案例看,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怎么裁定不好说。

  如果真的被香港证监会裁定为“一致行动人”,那么一致行动人一旦联合持股超过30%,就将触动全面要约收购,涉及资金是绿城的全部市值。

  “这还是在不溢价的情况下,这基本是没戏完成(全面要约收购)的。”雷拯夏如是向南都记者判断。这场闹剧,注定还要继续折腾。

  南都记者 陈琳琳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