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浙江联创小城镇投资发展研究中心与浙江投融界网络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股权投资及资产经营管理咨询等业务,以PPP模式参与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扩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据介绍,浙江联创小城镇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提供业务指导的非营利性机构,主管部门为浙江省民政厅和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投融界作为中国最大的融资服务平台,拥有210万有效注册会员,30多万投资人手持5万亿资金在平台内寻找优质项目。
投融界总裁陈宇飞表示,双方将在参与特色小镇等PPP融资项目过程中,充分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和民间资本,兼顾公共利益与投资利益,为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第三方金融服务。
特色小镇“浙江经验”: 政府、企业和社会三合一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将“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提出要“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实现“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
“特色小城镇”发轫于浙江。目前共有两批78个小镇被列入创建名单,第三批名单已在酝酿中。统计数据显示,首批特色小镇自2015年创建至去年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851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23亿元。
无疑,特色小镇是投资新高地。能让资本“长着眼睛”投向特色小镇,产业是核心因素。据媒体报道,小镇按产业特色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以宁海智能汽车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小镇;另一类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小镇。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由2008年成立的玉皇山南国际创意金融产业园演化而来。当时,为给园中的文创企业找到融资渠道,政府有意识地引进了一批投资基金公司,没想到形成了创投产业,引得海内外投融界纷至沓来。
浙江省投融资协会副会长、投融界总裁陈宇飞表示,过去产业园多数只是在拼土地政策优惠,比较容易复制,一旦相关优惠条件被消化,企业很容易转移阵地。而特色小镇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做深做透就会有较高黏度,企业不会轻易离开。
在特色小镇,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关系清晰,张弛有度: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政府放宽企业的核定条件,把准入门槛降低。在公共服务上,政府部门在小镇内开设服务机构,企业足不出镇就能办理各种事务。
放水养鱼,搭台唱戏,小镇的溢出效应明显。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时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小城镇系统解决方案:浙江联创PPP模式
钱从哪里来?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不是单靠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就能满足。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就是采用PPP模式聚集民间资金,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
据了解,财政部去年在大力推进PPP项目,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截至2016年年底,已经签约落地了1351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万亿,项目落地率超过30%,与年初相比,无论是项目落地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增长了4倍多。
作为PPP模式的深入践行者,浙江联创小城镇投资发展研究中心由中国东方资产公司、浙江省投融资协会共同发起设立,是全国第一家以投融资为推手的城镇化建设民间非营利组织(NGO)。通过与地方政府以总包或顾问的形态展开项目服务合作,服务内容包括总策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及PPP投融资模式规划设计及协助执行,同时牵头组织规划、联合大型国央企、金融机构组建基础设施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并辅助政府制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落实产业招商,搭建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与地方政府进行全方位的PPP合作。积极对接浙江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并扩展到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PPP项目。
近年来,浙江联创先后参与了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区(25平方公里)、舟山白泉生态旅游项目(5平方公里)、西湖龙坞茶镇(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遵义市新蒲经济开发区(1.1平方公里)、西溪影视国际小镇项目(3平方公里)等PPP项目规划及投融资策略咨询,总金额高达200多亿元。
以宁波宁南贸易物流区为例,2015年7月浙江联创与宁波奉化政府签署宁南贸易物流区24.5平方公里建设的总顾问工作,随后启动10.88平方公里的一期项目,由政府投资30亿元三江生态河道改造工程已在实施,苏宁云商国美在线深国际城市物流港,新加坡红木丰树和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陆续开建。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总投资17.5亿,苏宁宁波易达物流项目总投资3亿元,这些重点工程均已顺利开工。该项目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PPP项目标杆。
浙江联创小城镇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冯向阳认为,PPP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