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东亚:农业国际金融合作有望乘“一带一路”建设之东风

2017年12月20日 16:25:36  来源:和讯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农业专家叶东亚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农业专家叶东亚教授。

  12月17日,由和讯网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财经风云榜农金分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盛大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农业金融,价值再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际农业专家叶东亚教授为本次论坛做主题演讲。

  他指出,农业领域的国际金融合作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个路子还比较窄。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希望有个专门的机构拓展农业“走出去”以及帮助“一带一路”上的农业国际合作。

  以下为演讲实录:

  叶东亚: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应邀与大家共同探讨“农业金融”价值再塑”的问题,给我的题目是“国际金融合作方式与成效”,是个命题作文。虽然研究农产品(000061,股吧)和农业投资,平时多少也说涉及一些,抛砖引玉吧。我谈三个部分:

  1、加强农业领域中的国际金融合作正逢其时。

  2、农业国际金融合作的方式和成效。

  3、对农业领域中农业国际金融合作的建议。

  农业国际金融合作概念上的问题,国际金融合作,我们讲国际金融机构、主权国家相互的合作关系,从低层次的信息交流、政策交流做起,进一步提高可以发展到政策协调,甚至最后到货币统一,很显然这都是比较宏观层面的问题,和我们探讨的问题并不太相关。

  农业国际金融合作的发展,国际金融合作中间,不仅主权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在进行相互合作,私营部门也在加入这样一些合作,私营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也有一些合作,企业内部也有国际金融合作部门。

  一、加强农业领域国际金融合作正逢其时。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大国责任。

  2、“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合作与农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3、实现世界农业2030年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世界农业发展,国际金融合作至关重要。

  4、农业国际金融合作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低收入水平走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分析估计到2024年,中国可以进入到高收入水平国家。不仅本身经济在发展,中国在国际金融合作中的地位也在加强,最典型的是在IMF中的份额在逐渐提高。中国也正在从生产大国走向资本大国,中国是典型的生产大国,以至于我们有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中国走向资本大国刚刚起步或者正在路途上,从中国对外净资产角度来讲,名义上中国已经有1.8亿净资产,如果仔细分析资产和负债的状况,就可以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对外资产现在有6.4万亿,2016年底,但中间3.1万亿是外汇储备。实际对外投资并不是那么多,但负债是4.6万亿。

  中国对外投资速度近年呈加速倾向,从吸收外资国转向纯投资国。到去年为止对外投资一直在上升,直接投资1300亿,吸收直接投资1100亿。金融领域的投资增加得相当快,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报告,去年一年,非金融性质的金融资产利差在4170亿,今年上半年这个情况可能有些变化。这个数字说明,中国不仅在直接投资领域转向纯投资国,而且在证券以及金融领域成为投资国。

  这样一些数字中,不是直接和农业相关,中国正在从受援国转向援助国,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间,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中,农业始终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或重要抓手。之所以是这样的,中国农业迅速成长起来,不仅满足了本国需要,保障了自己的粮食安全;而且通过对外援助、技术输出等一系列方式正在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过程中间,农业合作是重要的内容,“一带一路”和农业走出去的问题,翟主任已经说的比较多了,这里不具体展开。资金融通,包括农业领域的资金融通肯定是“五通”之一,这是毫无异议的。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农业走出去过程中,我们需要优化农产品贸易,需要拓展农业投资,要加强农业领域的能力建设和民间交流,甚至涉农金融领域合作和推广。金融合作是不可欠缺的重要内容,这些都需要金融来支持。农业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或者2030议程,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世界8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8.15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的比重高达1/4,低收入国家的农业增长可以减少一半的贫困人口。农业发展正是应对贫困、饥饿、营养不良、粮食不安全或者气候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众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是中国,都认识到只要发展农业才能消除贫困,才能消除饥饿,才能谋求发展。但现实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除了能力之外,经济学角度来讲就是资金。

  如何保障资金流到农业中,是我们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最为关键的因素,农业的资金缺口有多大,世界银行的估计,把世界极端贫困人口从18%降(到)15%,也就是下降15个百分点,每年需要的资金大概1万亿美元,今后11-12年中间每年需要1万亿美元的规模,可见资金需求量是相当大的。而发展中国家是绝对不可能启动这么多资金,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更加不可能,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困,至关重要的就是它的农业不发展。从历史经验来看,实际农业发展是所有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是工业革命开始,但工业革命的前提是什么?前提是农业革命,没有农业革命根本不可能产生足够的粮食和资金来支持工业或者城市的发展。从欧洲的经验来看也确实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穷,实际就是它的农业薄弱。当然,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比如我发展工业方式来加快整个经济发展的进程。但没有一个强大的农业来作为支撑,就会发生贫困问题,发生贫民窟的问题,市场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中国家,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许多国家没有发展起来,这和他们没有强大的农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发展中国家缺少资金,如何引进资金呢?通过国际金融合作。发展农业领域的国际金融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经常说投资无利不起早,首先要有利。农业领域投资是有利可图的,是个投资洼地,之所以这么说,农业的发展在各国都已经收到了重视,各国都已经推出了政策措施推动农业发展,无论是“一带一路”国家还是一些非洲国家,为了发展农业都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像土地优惠,吸引外资优惠,进出口,投资器材进出口关税的优惠,所得税的优惠,公司税的优惠等等,包括减税和免税。这样就为投资进入提供政策环境。

  围绕农业市场环境,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回顾看70、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国际农产品价格市场一直价格低迷,很多发达国家很多是农产品过剩,这样的市场环境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政策上的改变和发展使得农业和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联动,美国就把1.3亿吨的玉米发展成了酒精、燃料。这样农业和农产品价格一联动以后,就不仅仅满足了口粮的材料,还可以成为农业或能源的辅助产业,这样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2013年、2014年出现一个高峰期,现在即使农产品价格出现了下降,但和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比,国际农产品还是处于高库存上。虽然粮食库存上恢复到比较高的水平,但需求全球增长,未来粮食供给偏紧的局面估计不可逆转。比如我们讲现在世界人口73亿,到2050年将会达到98亿。这增加的20多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或地区呢?非洲。非洲现在是12亿,估计将来可以发展到25亿。亚洲国家也估计会增加8亿左右,而拉丁美洲增加只有1亿人口左右的水平。因此,非洲和亚洲将是迫切需要粮食的地方。

  既然有这样多的人口,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提高,人口对农产品需求数量都会增加,长期井平衡状况难以改变。除了农业生产本身以外,刚才讲的是国际形势,还有企业。

  企业在农业领域的投资,改变资源配置的状况,像有些生产型企业,对原来的资源配置就不可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我碰到过一个水产品企业,原来是远洋捕捞,发展以后觉得他要向现有延伸,通过并购等一系列措施要向加工业发展。当然,我刚才讲的不一定是直接在农业,有些纺织企业觉得要向上游延伸,就拓展到棉花种植领域去了。通过产业链延伸,企业也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农村不仅农业投资领域有利可图,农村金融也是大有作为的。农村金融中间,尤其是通常的薄弱环节,普惠金融、农业保险这样一些领域都是亟待发展的,我们观察到孟加拉格莱珉银行,上世纪90年代建立,我们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一开始没显示出那么大的生命力,但随着它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采用,这样就使原来边边角角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现在开始享受金融服务。格莱珉银行的模式有人说利润太小,但这个领域有着非常良好的投资前景。不仅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在发达国家都有投资前景。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报道,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开始发展小额贷款,它的还贷率也能达到90%,日本也在发展小额信贷。但这种小额信贷和前段时间我国说的现金贷不是一回事。

  农业国际金融合作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金融合作增加投向农业的资金,包括降低融资成本,规避风险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二、农业国际金融合作的方式和成效。

  1、国际金融合作对象。

  2、合作的方式。

  3、合作的成效。

  1、合作对象。农业国际金融合作对象实际是非常广泛的,如果超越原来国家之间或者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对象或合作伙伴非常广泛,国际金融机构像世界银行集团、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环境基金等组织都是涉及到农村领域的。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这样一些开发银行主要是服务于主权国家,但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中间都有专门的适应部门,它不仅是对主权国家进行合作,和私营部门也会进行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中间,有一些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都已经参与进来,最典型的比如盖茨基金会,它在扶贫、消灭疾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投资。非盈利机构中间,中国也有类似这样的组织,比如原来银监会的蔡鄂生先生现在就在香港成立了一个“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它本身都是构成了一种金融合作平台,既吸收资金也会发放贷款,进行捐赠。合作中间还有各国的开发银行、商业银行、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目前国际金融合作对象非常广泛。

  2、合作方式。国际金融合作领域也非常广泛,主要是资金合作与知识合作两种方式。资金合作都是以资金为载体,目前,世界上国际金融合作,知识合作也成了非常重要的内容。知识合作大致可以包括这样一些类型,像咨询类、研究类、技术援助。世界银行、亚行、开发性银行都会提供无偿甚至带有贷款性质的技术援助。在我们通常讲的项目合作过程中,它会有许多带有知识性的传授,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通常讲的知识传授包括能力建设,培训等工作。知识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资金合作比较简单,不多做介绍。我们可以把私人部门的合作单独做个介绍。

  私人部门的合作既包括投资也包括贷款,比如亚行,因为我和亚行有些接触,亚行吸收投资,它的投资方式主要是发行债券,你只要购买亚行发行的债券你就是个投资者,亚行拿这些钱运作那些项目。亚行发行的债券中既有美元的,甚至还有人民币债券,作为投资者来说他可以向亚行进行投资。亚行和私人部门中间的合作还包括其他形式的合作,比如通常和私营部门的贷款,股权投资,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银团融资,混合金融等。世界银行IFC(国际金融公司)业务,贷款和股权投资,贸易和供应链金融、银团融资、混合金融、风险投资、担保、技术支持等。银团投资不仅包括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本身,还组织了其他银行一起来进行参与这个投资或者贷款。

  就中国和亚行合作来看,亚行和中国的投资中间,累计有1133个项目,其中农业是它重要的领域,金额占到12.88%,这样一些开发性机构,面向农村比重是非常高的,无论是世界银行还是亚行,农业、基础建设、教育和健康都是它最重要的投资产业部门。非主权融资,也就是和私营部门中间,它既有贷款,股权投资、担保,还有B类贷款。

  3、国际金融合作的成效。国际金融合作获得的成效非常明显,以中国与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为例,在帮助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中国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具体体现在,帮助引进了技术、资金、设备、种子资源以及管理技术,也帮助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增收和减贫方面,国际金融合作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值得强调的是,补充财政资金的短缺,在中国“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金融计划中间,国际组织提供的贷款曾经占到农业部当时预算的1/3,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成为发挥了这样大的作用。国际金融组织通过这样一些技术转移、资金提供、开创性的工作,对于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亚行最近在中国发放的贷款的例子可以看到个别的案例,比如亚行提供的可持续奶牛养殖和乳品安全,这完全符合中国政府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产品安全、质量提高(要求)。亚行的贷款不仅安排了6250万美元贷款,又安排了6250万美元人民币的B类贷款,是他和其他银行共同发起合作的。

  这个项目可以建成至少4个新农场,共极2万头奶牛,每个农场5000头奶牛。通过投资最先进的技术,包括动物粪便处理的有害排放处理,的既可以当作肥料也可以促进能源生产,因为有沼气;也可以用于灌溉。对于中国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帮助实现更高的环境可持续性、产品安全。

  这样的案例比较多了,包括巴基斯坦小微贷款,越南投资集团案例。

  三、对农业领域中国际金融合作的若干建议。

  对于农业领域国际金融合作最后谈点自己的看法。农业领域中间的国际金融合作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整个路子还比较窄,这是现实的。在过去,我们主要是吸引国际组织的贷款,但和其他国家发展银行、金融机构、私人基金合作比较少。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看到国内已经成立了一些金融联盟,但服务于农业的专门的联盟还没有。我们希望有个专门的机构拓展农业“走出去”以及帮助“一带一路”上的农业国际合作。比如中东欧基金,它都没有专门的农业板块,中间有农业小组,没有为农业专门划定额度,有了之后就更好一点。

  在金融合作中也支持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走出去,我们进行调研过程中,尤其中小企业资金难问题非常大,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世界上这也是通用的问题。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扩大信用贷款,加强农业保险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的金融到目前为止,坦率来说还是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或者很不发展。对农业保险来说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到非洲或其他国家进行农业生产或农业投资过程中,会发现那些国家农业保险领域基本处于空白,这对于我们企业走出去是非常不利的。现在有的地方农业保险已经试点开始进行对海外农业(项目)进行投保,但还是很弱。应该充分注意投资企业的特殊性,防范风险,对土地领域投资慎之又慎,注重价值链投资、工业连投资和产业链投资,产业投资是对农业部重点推出的静定项目,也要加强对被投资对象国的国情、农情、金融市场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投资项目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稳定的金融合作伙伴关系非常重要,我们呼吁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积极的合作,把更多的资金不仅引入到中国农业,也引入到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农业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伟大的使命,做出自己的努力。

(责编:晴天)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